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期: 2009-04-30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网 作者: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094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32743,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翁锦武、张林、卓高柱等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赴瑞安、乐清、永嘉、平阳、苍南等地进行调查,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察看了13所职校,其余6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开展了相应的调查活动。在此基础上,调查组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与市区部分职院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较详尽地了解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全面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专业设置逐步合理,办学特色逐步明显,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学校专业化、专业系列化、就业市场化的职教办学格局。目前,全市有高职院校4所,全日制在校生26349人,教职工1784人,专职教师117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59人,双师型教师503人。中职学校91所,在校生88341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省一级重点2所,二级4所,三级9所;省级示范专业21个,市级示范专业37个;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7.3%,“双师型”教师803人。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明显发展,但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与创建教育强市的要求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职教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指标更是名列全省末位,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一块“短板”(具体情况见附表1)。

1、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一是资源总量不足。目前,我市仅有高职院校4所,数量不到全省的十分之一(全省有45所),在校生数量也不到全省的十分之一。中职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全市中职建筑面积仅有117.4万平方米,而普高建筑面积达274.9万平方米,中职建筑面积占普高的42.7%。中职学校占整个高中段招生比例为42.12%,名列全省倒数第一,离国家要求的普职比1:1尚有较大差距。如果要达到普职1:1的规定,我市近期内尚要增加校均规模2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30所,急需增加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二是校均规模偏小。全省中职校均规模达1491人,绍兴、宁波校均规模都在2000人左右,而我市仅为1003人,为全省倒数第一,其中中职学校(包括教学点)校均规模在300人以下的尚有48所,占中职学校总数的52.7%。鹿城、龙湾、乐清、文成、泰顺、洞头等地至今没有一所较大规模的职校,特别是乐清的三所公办职校总面积不超过100亩。三是办学效益较差。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雷同,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办学效益较差。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实训基地校均个数为0.94个,我市仅为0.39个,为全省倒数第一。优质职教资源更为匮乏,全省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达95所,我市仅有6所,全省50%以上的中职学生在重点职校就读,而我市仅为44%

2、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同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在校生规模与普高相差不多,且中职教育成本大约是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3倍,但我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职的仅占普高的72.9%。投入不足,使得我市大多数职校专业建设、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当部分职校教学仍然靠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特别是一些民办职校由于投入不足,面临着生存危机。二是民间资金投资比例不高。我市民间资金充裕,但由于缺乏优惠政策,加上职业教育投资大、效益差、回收期长等特点,民间资金不愿涉足职业教育,民间资金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偏低。三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定形同虚设。市政府规定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技能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条规定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3、重点职院校建设进展缓慢。“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建设两大职教园区,扶持30所重点职校。但由于规划土地和资金落实等问题,职教园区和重点职校建设进展十分缓慢。一是两大职教园区建设难以落地。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1500亩中职园区至今还没有最终划定规划红线。3500亩的高职园区还处于选地阶段,近期内不可能启动建设。二是重点职校建设进展不快(具体情况见附表2)。目前,仅有9所职校有所动作,除1所职校基本建成外,另外8所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其余21所重点职校尚不具备建设条件,其建设规划目标还是水中月、镜中花。各级政府如不及时采取有效举措,我市“十一五”期间职教发展目标将会落空。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市中职校大多由普高转变而来的,原先师资大多不能适应职教需要。目前,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还是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职校教师大多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造成了职教专业师资的不足。此外,由于单位性质、身份、编制等限制,使得职校需要的能胜任专业教学的人才,却又引不进,“双师型”教师缺乏已严重影响了职校专业的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市中职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9.19,与浙江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1:12.5的要求相比,专任教师缺口较大。职教专任老师学历合格率为8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中职专业课教师比例为39.56%,名列全省末位。中职“双师型”教师仅有80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为40.69%,也是全省末位,与省规定2010年目标80%尚有较大差距。

5、全社会发展职教意识淡薄。各级政府对职教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支持不够。同时,受传统观念、高考制度、就业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社会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普职比例失调,使职业教育形成了政府不够重视,教师不很稳定、家长不太满意、企业不甚信任、学生缺少自信的不良局面。

三、意见和建议

职业教育事关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创新型城市建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职教发展空间。要结合我市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保障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有效供给,留足职教发展空间,确保“十一五”期末中职与普高招生规模达到1:1,高职与高等普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形成教育规模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相匹配的职教发展新格局。

2、加快重点职院校建设,扩大职教优质资源。一要尽快启动建设中职、高职两大职教园区。加快选址工作进程,完成职教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组建领导机构,落实相应责任,明确两大职教园区的建设期限。二要加快重点职校的建设步伐。采取强有力措施,逐个排查原因,明确每个重点职校建设时间表,力争完成“十一五”期间30所重点职校的建设任务。三要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和重组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职教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打破公办和民办的界限,扩大职教规模,优化职教布局,组建公共实训基地,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四要推进校企合作。尽快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对参加校企合作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相应的减免,把企业接受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情况作为合格和等级企业评估的重要标准,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3、增加投入,提高职教经费保障水平。要建立职教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水平,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中中职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确保中职在校生的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高在校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明确增加比例,确保到2010年达到或高于普通高中的1.5倍。各级财政对职校的基础建设、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实训基地建设等,要与普高一样标准予以保障。加快校产置换步伐,解决职校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确保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有所提高。规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督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到位,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制订和完善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使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得到同步协调发展。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按照《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提出的教职工与学生1:12.5的比例要求核定中职学校编制。深化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允许职院校面向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以优化职教队伍结构,提高职教师资质量。按编拨付职校人员经费,鼓励缺编的职校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特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制定职院校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规定职院校教师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时间从事生产车间一线工作,并作为教师参加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5、提高职教意识,形成职教工作合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职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各级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职业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大企业用工人员上岗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有成的先进典型事迹,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008年温州中职重要指标在全省的排名情况


中职学校占高中段招生比例(%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50.85

51.36

全省职高

49.15

48.64

1

绍兴

50.27

50.85

2

台州

50.00

50.30

3

宁波

50.02

50.21

4

嘉兴

50.03

50.08

5

衢州

50.00

50.05

6

杭州

50.19

50.05

7

丽水

50.02

50.04

8

舟山

49.96

50.02

9

金华

50.02

49.91

10

湖州

50.14

47.43

11

温州

44.49

42.12

 

 

 

职业高中校均规模(人/校)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1444

1428

全省职高

1491

1453

1

绍兴

2075

2039

2

宁波

1993

1935

3

杭州

1876

1793

4

嘉兴

1650

1751

5

舟山

1532

1527

6

丽水

1617

1502

7

金华

1506

1444

8

湖州

1576

1361

9

台州

1404

1332

10

衢州

1158

1170

11

温州

1018

1003

 

 

 

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96.84

97.60

全省职高

88.04

90.00

1

嘉兴

93.52

94.55

2

杭州

93.04

93.77

3

绍兴

92.16

92.57

4

宁波

91.19

92.37

5

湖州

83.51

90.67

6

台州

88.99

90.08

7

丽水

85.17

89.25

8

温州

85.64

88.84

9

金华

85.89

86.58

10

舟山

83.51

86.10

11

衢州

77.13

77.97

 

 

 

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生/师)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14.70

14.10

全省职高

22.90

21.48

1

衢州

26.10

26.10

2

台州

28.50

25.09

3

绍兴

23.20

23.50

4

宁波

27.10

23.37

5

湖州

23.00

21.96

6

杭州

23.00

21.79

7

金华

22.50

20.77

8

舟山

20.10

20.42

9

温州

19.80

19.19

10

嘉兴

18.20

18.07

11

丽水

18.70

16.42

 

 

 


 


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比例(%

排序

 

2007

2008

全省职高

41.22

43.95

1

绍兴

49.41

50.35

2

衢州

43.24

47.50

3

嘉兴

40.80

45.98

4

金华

43.86

45.89

5

舟山

43.72

45.80

6

湖州

39.64

44.91

7

杭州

42.60

44.68

8

台州

41.69

43.32

9

宁波

40.70

42.71

10

丽水

40.00

40.86

11

温州

35.24

39.56

 

 

 

 

职业高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m2/生)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20.20

23.30

全省职高

13.43

13.54

1

湖州

19.40

22.31

2

丽水

15.68

17.04

3

金华

15.02

15.67

4

绍兴

15.66

15.65

5

杭州

12.76

14.23

6

嘉兴

15.46

13.80

7

温州

12.29

12.43

8

宁波

11.43

11.98

9

舟山

10.76

10.59

10

台州

10.10

9.98

11

衢州

14.69

8.50

 

 

 

职业高中生均占地面积(m2/生)

排序

 

2007

2008

全省普高

47.40

49.69

全省职高

29.98

29.68

1

湖州

42.95

49.34

2

丽水

34.80

39.99

3

金华

36.17

36.58

4

绍兴

32.93

30.32

5

宁波

25.67

29.51

6

嘉兴

32.57

28.86

7

杭州

28.61

28.47

8

温州

23.47

24.71

9

衢州

42.30

24.53

10

舟山

26.21

23.27

11

台州

22.13

21.32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

排序

 

2007

2008

全省

49.29

54.14

1

舟山

61.31

73.13

2

湖州

62.60

73.12

3

嘉兴

63.26

62.00

4

杭州

57.96

61.98

5

衢州

48.33

59.25

6

绍兴

52.02

56.87

7

宁波

50.05

55.25

8

丽水

42.05

54.91

9

金华

47.35

45.27

10

台州

37.52

44.29

11

温州

36.78

40.69

 

 

 

 



2:温州市“十一五”期间30所重点职校创建现状一览表

县(市、区)

创建对象名称

现状

目标

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等级

占地面积(亩)

在校生数(人)

等级

占地面积(亩)

在校生数(人)

 

市本级6+1

温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级重点

100.5

3395

国家级示范校

300

5000

占地面积偏小,教学用房严重不够,教学设施陈旧急需翻新,实训大楼的建设项目急需启动,专业骨干师资缺少。

温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级重点

112

3537

国家级示范校

112+80

3800

教学用房十分紧张,实训场所严重不够。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省二级重点

35

1988

国家级重点

80

3000

占地不足和建筑面积不足,难以评上高一等级重点职校,后续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温州技工学校

国家级重点技校

40

1680

技师学院

350

3000

迁扩建项目始终不能立项;实训场所、学生宿舍紧张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温州机电技师学院(温州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级重点技校

26

2002

 

300

5000

占地瓶颈严重制约学校发展,技师学院面临着摘牌的危险;办学体制不顺,特色专业成本高。

温州市城市建设学校

 

16

612

省三级重点

26

2000

自收自支,建设资金缺口大;专业单一,对招生影响较大。

温州市第三职业中专

 

 

 

 

 

 

规划建设的职校,还未最终划定规划红线。

瓯海区2

瓯海区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级重点

73+55

2719+金盾校区609

国家级示范校

158

4000

市级补助经费没有及时到位,影响学校建设进程。

瓯海区第二职业学校

 

17

693

省三级重点

65

2000

因土地指标解决迟了1年,原建设进度延后,区财政经费短缺。

龙湾区2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38

784

国家级重点

177

3000

征地困难。

龙湾区曙光高级职业中学

省三级重点

25

624

省二级重点

75

2000

征地工作难落实,招生工作难度加大。

乐清市4

乐清市职业中专学校

省二级重点

39

2398

国家级重点

209

3600

部分已填土,但因拆迁问题未解决,致进展受阻。

乐清雁荡山旅游学校

 

144

978

省一级重点

144

2000

基本建成,但因土地征用户调解难度大,校内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填方,学校大门大道未能及时开通

乐清虹桥职业学校

 

15

1861

省一级重点

201

3000

正在解决土地问题

乐清市柳市职业学校

 

15

698

省一级重点

160

3000

征地牵涉土地农保调整等相关问题,专业骨干师资引进难度大。

瑞安市4

瑞安市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级重点

88

3223

国家级重点

140

4000

占地不足,建设资金不足。

瑞安市第二职业中学

省三级重点

62

1837

国家级重点

90

2200

学校体制问题(与塘西村)没有解决,发展需要再征地30亩,难度很大。

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

省一级重点

110

754

国家级重点

130

2000

林洋分校的存在对学校的发展有负面作用,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学校发展。

瑞安市轻工学校

 

借用校舍办学

340

国家级重点

200

3000

新校园规划地块牵涉土地功能及性质调整;建设经费短缺。

永嘉县3

永嘉县职业中学

省一级重点

102

2821

国家级重点

156

4000

土地扩征进程缓慢,专业教师紧缺。

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

 

150

2056

国家级重点

150

3000

经费投入紧张,专业教师紧缺。

永嘉县瓯北工业职业学校

 

29.6

629

省三级重点

80

2000

现办学场地拥挤,后续土地县政府仅以会议纪要形式直到罗浮中学腾空后划归学校。经费投入不够。

平阳县3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级重点

160

3020

国家级示范校

200

3000

民房拆迁久拖未决,导致学生公寓未能按计划动工。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0

2088

省一级重点

200

3000

购置温大平阳校区后,缺乏校区改造资金。

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

省三级重点

71

1967

省一级重点

100

3000

校园占地面积过小,正在启动迁建工作,等待县府批复。建设经费短缺。

苍南县3

苍南县职业中专学校

国家级重点

98

2586

国家级重点

148

3000

征地费用过高,土地指标未落实;实训设施设备匮乏;学校负债运行。专业教师紧缺。

苍南县第二职业学校

 

30

574

省一级重点

62

2000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征地费用资金短缺;学校负债多,政府财政扶持补助不够;专业师资紧缺。

苍南龙港第二职业学校

 

20

901

省一级重点

69

2000

征地费用过高;财政补助力度不大;非县直属学校。

文成县1

文成县职业教育中心

 

27

761

省三级重点

105

2000

因经费不足,学校实训楼建设不能动工,扩建项目也无法立项建设,学校缺乏实训楼与实训设备。

泰顺县1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

 

36

1198

省二级重点

120

2500

建设资金缺口大。

洞头县1

洞头县职业教育中心

省三级重点

54

488

省一级重点

118

2000

土地征用政策处理难,新校园建设工程从2004年启动至今一直无法正常实施与推进。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