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08-06-30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网 作者:

关于我市“515”防洪保安工程

建设情况的报告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08626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我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200512月,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当年遭受5次强台风袭击严重损失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市防洪能力薄弱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作和防洪能力建设的意见》(温委发〔2005116号),按照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治水思路,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515”防洪保安工程,即5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建设50项重点防洪工程,使我市的防洪能力基本达到规划标准。

20075月,根据省委书记赵洪祝关于切实加快我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3次亲自主持专题研究加快我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方案,并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筹考虑、属地建设的原则,优化调整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突出抓好28515”防洪保安工程重点实施项目。调整后的28项重点实施项目20072011年计划总投资75.6亿元,其中:23项点上重点实施项目投资62.7亿元,5项面上重点实施项目(全市千库保安工程、全市重点小流域堤防工程、全市防洪保安支撑保安工程、全市避灾安置场所工程、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资12.9亿元。

两年多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按照完成前期一批、开工一批、加快一批、建成一批总体要求,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效。特别是20076月全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推进大会以来,“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实现全面提速,2007年度共开工建设6项,恢复施工2项,完成投资13.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无论是开工数、复工数还是完成投资额,都创最好成绩。截至20085月底,28项重点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占五年计划总投资30.7%,已开工建设23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5项。其中23项点上重点实施项目已开工建设18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5项,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占工程总投资25.2%

23项点上重点实施项目整体形象有了较大的突破。温州中心城区的江滨路防洪工程在完成一、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开工建设了三期(安澜亭至会展中心)工程,四期(东瓯大桥至卧旗山)工程也已正式开工建设。城市西片的温州市西向排洪工程瓯海段、鹿城段全面施工;前垟河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戍浦江片河口大闸已建成使用,戍浦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方案优化,分期实施。城市东片(龙湾)防洪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蓝田水闸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鹿城七都防洪堤、龙湾灵昆北段标准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乐清乐虹平原防洪工程全线开工建设。永嘉上塘城防工程河道整治、沿江四座水闸年底可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瑞安飞云江两岸的下埠水闸、南岸防洪堤、滨江三期全面开工建设。平阳水头防洪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顺溪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力争今年春节前开工建设。

5项面上重点实施项目也加快推进。一是千库保安工程,共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2座,山塘599座,大大提高了水库山塘的安全度。二是重点小流域整治工程,共开工建设小流域堤防工程25.5公里,完成14公里。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共完成19处隐患点整治。四是避灾安置场所工程共完成139万平方米,并已投入使用。五是全市防洪保安支撑保障5项工程全面铺开。水文站网设施和信息化工程已开工建设11项;气象站网设施和信息化工程已开工建设4项;水利工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工程已开工建设;防洪调度系统工程已完成总体方案编制和9座大中型水库调度系统建设;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已完成总体方案和87条重点小流域水雨情采集站点建设。

两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占维11次前往“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现场开展检查、指导和督办工程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上任不到20天就亲自赴“515”防洪保安工程一线检查、调研,并对“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做出重要批示。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做出决议,要求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并组织代表、委员进行多次调研、视察。市政府建立了由23个工作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从市水利局抽调一批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组成市“515”工程建设办公室,重点抓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督查、工程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市政府及时下达重点实施项目分年度计划任务,在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同时,把防灾抗灾能力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重要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对组织实施不力、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的要通报批评。建立工程建设联系人制度,从工程指挥部、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市级水利部门三个层次确定了60多名联系人,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二)营造良好建设氛围。去年6月和11月,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全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推进大会。第四季度开展百日攻坚大会战,取得了较好的攻坚成绩。在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7月份组织开展集中采访周活动,11月份开展百日攻坚大会战集中宣传报道,公开报道各地“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营造推进工程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大筹资投入力度。一是积极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各级统筹财力优先安排“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资金,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逐年加大投入, 2008年点上重点实施项目安排8.43 亿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二是利用防洪工程对城镇土地级差的推升效应,拓宽筹资渠道。实践表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城市沿海沿江土地增值和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市正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从城镇土地出让金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防洪工程建设。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水利投融资市场化平台。市政府成立了市水利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财政一次性注资4亿元。四是千方百计发动群众、受益区企业集资捐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如平阳县水头镇发动企业、受益区群众捐资2000万元支持建设防洪工程和顺溪水利枢纽工程。

(四)狠抓考核检查督促。切实做好工程建设的月、季、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并实行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检查督办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检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去年结合转作风,抓落实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分片开展专项督查,对进度缓慢、存在问题较多、完成年度任务困难的工程进行专项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达到了推动和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

(五)加强服务协调配合。“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几乎每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政策处理、资金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顺利实施。为了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一方面市政府明文确定相关部门支持工程建设的工作职责,要求切实按照职责要求,加强协调和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解决难题。另一方面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政府专题会议,由市政府领导协调市发改、财政、市政园林、国土、规划等部门,积极解决工程建设中碰到的有关问题。

(六)规范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加强环节监管,严格开工审批。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公开招投标,净化水利工程施工市场环境。强化质量监督,规范施工质量监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限期落实。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和事故隐患排查活动,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和应急防汛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二、“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程进展不平衡。去年以来,“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整体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不同地方、不同项目的推进速度不平衡,瑞安、乐清、永嘉、龙湾等地推进速度相对较快,所辖项目基本能按计划甚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他地方则相对滞后,有的甚至差距较大。尤其是市本级和区属的一些大项目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有工程用地规划调整困难、项目前期审批迟缓、配套资金筹措困难、拆迁安置受阻等等。尤其是部分工程建设指挥部力量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二)瓶颈制约突破难,一是资金筹措难。目前瑞安、乐清两市部分工程建设资金能得到较好落实,而永嘉、苍南、平阳等县的财力比较困难。二是用地落实难。部分项目用地量大,有的还涉及基本农田,因而土地指标落实、报批、调整等方面困难较大。如西排工程由于受土地审批滞后的影响,整个工期后移,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鹿城戍浦江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大规模用地,用地指标难以落实。三是政策处理难。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是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矛盾,温州市区、城郊结合部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尤为突出。特别是温州市城区三期防洪堤、温州市区西向排洪鹿城段、温州市东片防洪一期、乐清市乐成流域防洪、温州市城区四期防洪堤、瑞安市滨江三期防洪堤、温州市灰桥水闸、平阳县水头镇二期防洪等工程,均存在土地征用和房屋、码头、厂房拆迁安置难问题。四是重点项目报批难。尤其是上报省级重点项目和需国家审批的项目,手续要求规范,审批环节多,在时间上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工程实施。

(三)部门协同待加强。工程建设中石料场地、炸药审批、废土消纳运输、工程调差补差等问题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虽经多次协调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尚未利用自身熟悉法律政策的优势处理好执行规定和解决问题的关系。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工程指挥部责任意识,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工程指挥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尤其要把“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督促各县(市、区)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市、区)长办公会议定期听取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温州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表扬与批评同步,努力促进工程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市县二级统筹财力对“515”工程建设的投入,市统筹财力优先考虑“515”工程建设需要,继续每年安排5亿元以上资金,重点用于市本级“515”工程建设。进一步明确区属“515”防洪保安工程资金拼盘方案,并抓好落实。切实加大市本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515”工程建设的投入,确保每年对“515”工程的投入不少于50%。继续对县(市)项目实行扶持和奖励政策,支持各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每年安排一定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县(市)“515”工程建设的补助。明确有关县(市)水利重点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加大对财力相对较弱的县的倾斜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工期,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强化组织协调;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继续坚持企业内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上精打细算,节约投资。同时,积极开展标化工地创建活动,抓好施工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度汛措施,搞好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

四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包括市发改、财政、规划、市政园林、国土等部门,进一步支持协助做好涉及基本农田调整、指标落实、立项审批、争取省重点项目、资金筹措落实等工作。市政府将适时召开 “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推进专题协调会,召集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五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鉴于目前我市“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的需要,市发改、财政、审计、建设、水利、监察等部门要抓紧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有效缓解或解决原材料价上涨给“515”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六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扩大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依靠外部力量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大版面、高频率地宣传报道“515”防洪工程,为工程建设鸣锣开道,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优势,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实、进度不快的反面典型,坚决予以曝光,以压力促动力。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自觉接受人大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面完成“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任务。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