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39富民攻坚计划”实施及新一轮扶贫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08-02-28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网 作者:

关于“139富民攻坚计划”实施及新一轮

扶贫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副市长  黄德康

(2008年2月28)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市政府,向会议报告我市“139富民攻坚计划”实施及新一轮扶贫计划安排情况,请予审议。

一、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做法和成效

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1+8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统筹城乡兴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子,全力破解人才、资金、项目、环境等瓶颈制约,使欠发达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07年,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0元左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有137个。三年来,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持续保持在15%以上。贫困面占全省的比例从2001年的38%,下降到2006年的20%左右。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抓特色产业基地。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拓市场,以特色增效益。目前全市已拥有16个“国”字号农业生产基地,覆盖大多数欠发达乡镇。近3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投入农业开发资金达4亿元,巩固和开发种植业基地17.8万亩。二是抓农业龙头企业。从装备水平、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扶持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03家扶贫产业龙头直接带动就业4.9万多人、联系农户12.5万户,年产值13亿元。三是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欠发达地区现已有专业合作组织279个,带动农户11.4万户。

第二,大力推进工业生态化。坚持适度、适当、适宜,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目前,欠发达乡镇中60%以上的行政村都开展了来料加工业务,建立加工基地618个,从业人员达5.1万人,年发放工资2.4亿元。同时,深入实施选商引资工程,积极帮助欠发达地区引进生态工业项目。两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共引进项目124个,资金20.1亿元。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平台建设,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文成樟山、泰顺彭月工业功能区进展顺利。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我市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几乎覆盖了所有欠发达乡镇。我们把旅游业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在通景道路建设、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功能拓展、品牌市场促销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发展了一批“农家乐”、“渔家乐”、“生态之旅”、“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全市欠发达乡镇已形成“农家乐”休闲旅游村、旅游点193个,经营户946户、从业人员6417人,年营业收入1.3亿元。

第四,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在下山移民上求突破。坚持下山脱贫与防灾避险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下山脱贫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下山移民。近三年新建续建下山脱贫小区(点)272个,搬迁9.4万人。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按照“建设交通、实施项目、改善环境”的要求,全面推进“康庄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干线畅通工程建设,全速推进高速网络工程建设。目前全市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硬化率分别达到95%93%。三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求突破。重点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学生食宿改造、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结对帮扶、人才素质和教育经费保障等六项教育发展工程,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卫生结对帮扶、农村卫技人员培养、扶持中心卫生院、开展慈善门诊等五项卫生发展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第五,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积极引导欠发达地区农民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经商创业”的就业路子。一是建立协商、协作机制,引导农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去年139个欠发达乡镇新增劳务输出4.3万人。二是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采取“政府买单、企业下单、社会办学、农民受训”的方式,以县、乡镇为单元,采取集中定点的办法,加强“专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转业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的岗位技能培训。去年欠发达乡镇共培训农民6.6万人次,转产转业2.3万人;三年累计培训农民17万人次。

第六,大力推进帮扶社会化。不断完善领导挂钩、部门结对、企业帮扶、干部互派、慈善捐助等制度和办法,认真落实帮扶各项措施。一是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共建共荣”原则,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欠发达乡镇建设。目前已有2102家企业与1852个行政村进行结对共建,投入14919万元资金,发展各类项目1914个,形成了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互动机制。二是深入开展“一帮一”干部帮户活动。市直部门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结对一户贫困户,实行包干结对,切实帮助结对户脱贫致富。三年来,各挂钩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95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6100多万元;全市各级干部共结对贫困户2万户。三是组织开展异地温州商会牵手“139富民攻坚计划”活动。目前,全市已有50多家外地温州商会与我市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落实资金500多万元。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面貌仍未根本改观,一些困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还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和制约因素,仍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艰巨任务

第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突出表现为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产业不发达。2007年,预计全市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00元,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相当于7年前的全市平均水平。全市5个欠发达县土地面积占全市68%、人口占49%,而5个县的GDP约占全市24.5%139个欠发达乡镇的工业总产值,仅及一个中等规模乡镇的经济总量。

第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突出表现为空间距离较远、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中有123个乡镇地处山区,其中与最近县城的通车距离大于50公里的乡镇个数为50个。欠发达乡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尤为落后村内道路硬化、通自来水、通公交车、垃圾处理、卫生厕所等指标,都远低于非欠发达乡镇。欠发达地区群众对能喝上卫生自来水、村内道路硬化、卫生厕所改造要求最为强烈。2006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8%,而5个欠发达县全部处于平均线以下,泰顺县仅为79.7%文成县仅为80.3%

第三,从贫困群体角度看,突出表现为低收入村多、低收入人口多、所占比例大。2006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村有1123个,覆盖的人口将近100万。全市农村还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23.65万户70余万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2.07万人。低收入农民群体人均纯收入为1558元,人均生活费用支出2268.6元,处于收不抵支、借贷度日的状态。

第四,从工作推动角度看,突出表现为部门力量整合不够、市场作用发挥不够、扶贫队伍人员不够。首先,一些部门“打扶贫牌,谋自己事”,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申报部门资金、项目门槛过高、补助过低的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其次,我市目前的扶贫工作,多数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扶贫资源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没有建立起从市场和社会筹集资源的必要制度。再次,我市扶贫系统存在“机构弱化、职能缺失、人手不足”的问题,和我市现有5个欠发达县、1个海岛县、139个欠发达乡镇的基本市情很不相称。同民政系统和移民系统比,尽管低保对象、移民对象远少于农村低收入群体,但市民政局社救处和帮扶中心的编制有10人,市移民办有29人,而市扶贫办却只有5人。

三、深化“139富民攻坚计划”的思路和重点

联系我市实际,下阶段深化“139富民攻坚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第三次跨越,以奔小康为目标,以富民为核心,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139个欠发达乡镇”为主战场,以“共同跨越五大行动”为主抓手,以进村入户为切入点,克难攻坚,巩固提升,努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扶持重点是1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户。据初步推算,这样的对象全市约有20余万户70余万人,139个欠发达乡镇约有8万户23万人。22007年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村,重点是村内低收入农户的户数比重和人数比重都高于40%的村,全市约有800个(其中在139个欠发达乡镇的约占2/3)。3、欠发达乡镇中具有整体推进条件的片区。这样的片区全市约有20个。市本级重点扶持139个欠发达乡镇范围内的低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重点片区。各县(市、区)要扶持好139个欠发达乡镇范围以外的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经济发达区域,可酌情提高重点扶持对象的界定标准。

主要目标是1、到2011年,139个欠发达乡镇平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左右,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2、到2011年,139个欠发达乡镇中,60%的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到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低收入农户有80%以上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低于1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4、欠发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较大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主要措施是:实施“共同跨越五大行动”。1大力实施“人力素质提升”行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着眼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引导,强化激励,把他们思变、思富、思进的愿望转化为富民攻坚的强大动力。重点在开展农民培训、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科技事业、培养乡土人才方面强化措施。2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行动。牢牢把握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个重点,按照“创业富民”的要求,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帮扶的原则,切实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重点在鼓励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深入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着力破解低收入农户贷款难、建立健全产业化组织和低收入农户合作双赢的良性机制、启动建设低收入农户创业周转房方面强化措施。3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一村一品”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等特点,鼓励欠发达乡村走特色发展之路。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村、设一批生态工业示范村、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方面强化措施。4、大力实施“欠发达地区整体推进”行动。根据欠发达乡镇的布局和相互间的联系,把欠发达乡镇分成若干片,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配置发展要素资源。重点在优化欠发达地区空间布局、加速人口内聚外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强化措施5大力实施“发展成果共享”行动。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的扶贫开发路子,调动一切力量,保障欠发达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重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山海协作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方面强化措施。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