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消防工作情况的调研汇报

发布时期: 2008-10-31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网 作者:

关于我市消防工作情况的调研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

20081030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调研组于9月至10月对我市消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分别与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街道、社区、村居、企业负责人和人大代表进行座谈,走访了部分企业、村居、社区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此外还召开了市级有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汇报,暗访了部分商务宾馆、出租房、“三合一”企业、娱乐场所和专业市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 “平安温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政府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得到了完善。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温州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温州市消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责任。2005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将消防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中。二是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市政府将消防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违章简易棚屋、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等纳入“五个一”民生工程。去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出租房、“三合一”企业、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多个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公布了一批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同时加大了对消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加强了公共消防设施和队伍建设。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保障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抗御火灾整体能力。去年,全市投入基建经费1.04亿元。市消防指挥中心大楼建成投用,一批新营房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温州消防119通信指挥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教育系统先后投入使用。通信设施得到改善,增添了执勤消防车。继续招收社会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四是加强宣传教育,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在报纸、电台开办消防专栏专刊、设置宣传牌、举办文艺演出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网吧”的“六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二、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从多个方面加强了消防安全工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一)火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火灾时有发生。从10年前发生的导致15人死亡、14人受伤的瓯海将军桥环球皮件有限公司火灾, 2004 年造成18人死亡、12人受伤的平阳县水头镇辉煌皮革有限公司特大火灾,历史曾留给人们沉痛的教训,但火灾并未就此减少,惨剧仍在不断地上演2006130,苍南县龙港镇象南村一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9人受伤。同年520,瑞安市莘塍镇中村莘中路121号一间五层砖混结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这一年的920,三垟街道违章搭建的民房火灾导致5名孩童和1名妇女葬身火海。2007128,苍南县钱库镇垟头村一出租民房发生火灾,造成3人窒息死亡。尤其是2007年使21位市民命归黄泉的“12.12”温富大厦火灾,难免让人心有余悸。二是企业、市场火灾频频发生,使经济蒙受重大损失。2007614,位于新桥西岙底工业区的温州可爱鞋厂厂房发生火灾;同年1114,龙湾区一制革企业车间发生火灾,上千平方米厂房和大量皮革半成品被烧毁。2008725,龙湾区状元镇的温州欣珑鞋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一幢4层楼结构的厂房付之一炬。2008106日下午,龙湾区海城镇梅头工业区工艺城内一厂房发生火灾,70余名官兵经过近5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才将大火扑灭。在专业市场方面,2006年以来,相继就有温州陶瓷品市场内的海兴建材店、南郊乡德政村的简易棚市场、市区六虹桥路瓯海货运市场办公楼、陶山镇陶山工业品市场、瑞安商城大厦二楼商铺等发生火灾。2008525,黄龙家电市场的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直接损失在1个亿以上。

(二)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一是企业火灾隐患大量存在。温州特殊的产业结构,决定着行业火灾风险性比较大,如服装、鞋革、打火机等行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易燃原材料,皮鞋喷光等工艺极易引发火灾。加上许多业主、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三合一”企业大量存在,可以说火灾隐患无时无处不在。二是大量的违章搭建棚屋和城郊结合部出租房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龙湾状元镇横街村是典型的外来人口集聚地,出租房已成为当地村民的“支柱产业”。我们在暗访中发现,在一条1左右宽、25左右长的狭窄通道两边,分布着18间出租房,每间约五六个平米,有的住一家两三口人,有的三四个人合租,烧饭、睡觉都在一块,没有任何的消防设备。凌乱的电线有的用套管套了一下,但更多的赤裸在外面,通道的另一头没有任何出路,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三是宾馆、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不容乐观。如瓯海实验小学周边几乎被违章建筑包围,除了学校正门,其他通道全部被堵死。在机场路和汤家桥路交叉处的一家商务宾馆,狭窄的通道足有70多米长,两边分布着40多间客房,楼道中间共有两个安全通道楼梯,但都是通向一楼店面房的,铁卷门是锁着的。市区某大型量贩KTV,所谓的消防通道最后是通向隔壁酒店的,而两家经营单位之间的这道门,除了应付检查验收之外,显然是不可能打开的。据统计,仅鹿城区就有各类娱乐场所1000多家,由于原来规定200平米以下的不需要前置审批,大部分都是不符合消防标准的。四是特种行业、危险品行业规范不够,隐患令人堪忧。如全市共有2621家小液化气供应站,其中市区287家,大多是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经过安全评价的,目前市区已经过审批的仅一家。市区的管道辐射率已达到60%以上,但实际管道气化率不到15%,大量的高层住宅仍在使用瓶装燃气。我市危化品仓储场所严重紧缺,大量的危化品不得不非法存储,但浙南化工市场至今未建成。此外,城镇“通天房”、山区危旧房等,火灾危险性都比较大。随着用电、用火、用气、用油领域的不断扩大,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建筑装修方面的新型可燃材料不断出现,火灾隐患也在不断增多。

(三)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管理合力没有形成。一些管理职能部门尚未树立责任主体意识,认为消防工作仅仅是公安消防机关的事情,没有承担起消防工作的职责,对消防工作不重视、不作为。消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合力没有形成。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法不治众。2008年以来温州市消防支队(含各县、市、区消防大队)总共办理“三停”案件(责令停止使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施工)1081起,但实际执行(整改)率不到30%,造成“三停”流于形式。大量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未执行消防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依然带病运行,对社会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危害。管理体制不顺,责、权不对等,也成为影响消防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负责日常消防检查的是辖区的街道、社区,但他们即使检查中发现问题,也无权处置。公安部73号令将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授权”给了派出所,但派出所同样没有消防处罚权。更何况派出所本身警力不足,监管流于应付。而作为执法主体的消防部门,全市从事防火工作的官兵才70多人,忙于日常应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抓监管工作。

(四)消防基础工作薄弱近年来,我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虽有所加强,但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多,加上一些基层组织管理消防安全工作的职能淡化,不重视消防投入,总体消防基础工作仍显薄弱。一是消防设施本身不足。消防站布点少,消火栓缺乏,消防装备量少质差,消防水源不足等,成为影响灭火救援,导致小火酿成大灾的重要因素。如《规划》确定2006年迁建的文成消防站、2007年新建的柳市消防站至今尚未动工,确定2008年新建的龙湾扶贫开发区消防站也未启动选址工作,乐清盐磐经济开发区已投入使用多年,但室外消防管网建设至今仍未达到要求,导致个别企业发生火灾时,消防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二是规划不合理,施工不同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消防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不同步,导致消防配套工程脱节和滞后。三是一些已经建成的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如消防栓遭受人为破坏严重,市区2006至2007年就有150多只遭破坏。有的由于施工衔接问题,被埋到地下。有的由于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成为摆设。有的虽配备了消防设施,却不能发挥作用。如下吕浦清风社区已交付使用多年,消防设施也是健全的,消防管网里却没有水,消防设施形同虚设。农村消防设施落后或者根本没有消防设施就更为突出了。乐清雁荡白溪村在去年11月份的一场火灾中,就由于未设置室外消防管网,消防用水不足而造成了90余间民房被烧毁的严重后果。

(五)公安消防警力严重短缺,社会消防力量有所削弱。目前,我市消防支队下辖1个特勤大队、11个(县、市、区)大队,24个建制中队,现有官兵总数为712名。近年来,通过征招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雇员充实了公安消防队伍,但由于受招聘人员素质和体制的制约,其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消防警力不足的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据统计,我市目前直接从事防火业务工作的监督人员仅74人,而与此对应的是1698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3万家非重点单位、43万户个体工商户和24万户出租房。有限的警力根本不可能履行好消防部队所担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同时,社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则存在政策未到位、经费难保障、职责不明确、管理较松散等问题,面临重重困境。一些企业在转型改制和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撤销或者大幅度裁减了本单位的专职消防队。许多原有的专职、义务消防队伍不同程度地有所削弱

(六)公众消防意识淡薄,业主违法经营屡禁不止。大量的中小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有的漠视消防安全,企图以减少消防安全投入为手段,甚至建筑工程不经消防审核就擅自开工,不经消防验收就擅自开业。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不经注册登记就擅自经营,拿员工的生命作赌注,来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有的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但不明确、不具体,或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消防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出租房的房东只管收钱,对消防安全不闻不问。一些地方和部门受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对火灾隐患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治理不力。公众防火意识普遍不强,特别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麻痹大意,大部分人上岗前未经必要的培训,缺乏消防知识,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违反操作规程屡见不鲜。农村人口覆盖面广,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的任务繁重。

三、做好消防工作的建议。

消防工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市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把消防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

(一)加强协调,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政府要加强协调,督促职能部门转变观念,树立消防责任主体意识,认真执行消防前置审批及工程验收规定,采取联合执法检查等办法,齐抓共管,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要狠抓各级政府、各行业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推进业主的法律责任、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消防机关的执法责任“三落实”。并建立一套与责任制落实相适应的考核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倒查制度,加强检查督办,强化跟踪问效,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实行消防警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透明的消防责任认定制度规范。同时要建立健全行业联动机制,强化行业主管作用,积极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疏堵结合,着力解决当前消防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出租房量大面广,违章搭建棚屋屡拆屡建,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温州目前有300多万外来人口,如果一律禁止居住不合格的出租房,那么他们的栖身之地在哪里?“三合一”场所一次次整治,一次次回潮,“低、小、散”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着“三合一”场所的禁而不止,要彻底整治,任重而道远。温州的娱乐场所先天不足,为数不少的娱乐场所都设在商住楼或者改变功能的用房里,得不到审批而长期处于失管状态。虽然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居民楼内和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但要有那么多的单体建筑用来开设娱乐场所,在温州显然是不可能的。小液化气供应站的整治规范工作已被列为全省“十小”行业整治规范之一,要做好这项工作也并非易事。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难题。庞大的市场背后是强大的需求。因此,政府要从切实观念转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结合温州实际,坚持打防并举、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管理,走出疏的路子,着力消除火灾隐患,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将消防业务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逐年有所增加。加强营房建设,配备固定人员和必要的车辆装备,积极改善技术装备,提高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拓宽社会抢险救援功能。对已确定的文成消防站、柳市消防站、龙湾扶贫开发区消防站等项目要加快建设步伐。要在加快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区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协调计划、财政、水利、民宗、扶贫等部门,落实专项经费,制定实施农村消防规划,确保乡镇、村消防安全布局合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水源、防火线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村用火、用油、用气、用电管理。同时要广泛建立城乡义务消防组织,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消防保安力量,强化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功能。

(四)强化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广泛组织社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工青妇、少工委、医院、学校等社会单位和群众组织参与教育培训,推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充分发挥行业主管作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宣传媒体的作用,将农村居民和外来建设者等弱势群体作为消防宣传的主要对象,广泛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灭火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真正使消防安全知识和技术家喻户晓,促进全社会自觉遵守消防法规。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