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建设调查情况的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沿海产业带工作调查组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准备本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沿海产业带建设情况的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卓高柱的带领下,市人大财经委与农资委、部分人大代表联合组成调查组,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听取了市政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市发改委等10个部门座谈会,并分别到瓯江口指挥部、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湾、乐清、洞头、苍南等地听取情况介绍,视察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一、沿海产业带建设进展情况
1、沿海产业带建设已经形成了共识。沿海产业带建设对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温州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沿海产业带规划建设海涂围垦项目共47项,面积46.13万亩,特别是瓯江口区域和民科基地的开发,大大扩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解决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其次,沿海产业带规划布局深水港、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滨海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解决了我市交通网问题。其三,沿海产业带通过引导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步实施城镇配套建设,解决了我市产业提升和空间布局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沿海产业带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片开发建设沿海产业带的热潮。为了加快协调推进,专门建立了沿海产业带建设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协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为沿海产业带建设提供服务。各县(市、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基本建立了协调机构,如瑞安市成立沿海产业办,落实7个工作人员,同时以国土部门为主成立建设用海申报小组,专门落实500万元的专项经费。目前沿海产业带建设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同认识,更成为沿途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
2、沿海产业带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自提出建设沿海产业带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专题研究沿海产业带规划建设,并列入重要工作责任制,有力推进了沿海产业带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市上下积极开展沿海产业带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与相关规划、上级部门的衔接协调,目前《温台沿海产业带温州市实施规划》通过省发改委评审,正待上报审批。同时还制定实施《关于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二是加快海涂围垦土地利用工作。为了充分利用“省八条”政策,解决我市“望涂兴叹”问题,市政府专门成立海涂围垦利用工作小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对我市沿海产业带涉及海涂围垦项目进行梳理分类,提出意见,并积极做好建设用海报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区块建设。为了尽快形成示范效应,市政府把民营科技产业基地和瓯江口区域作为当前建设的重点,全面加快了起步区的建设进度。特别是民营科技产业基地,全面动员,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推进2.4万亩滩涂的政策处理工作;并全面启动规划调整修编、填方工程、项目前期等各项工作。
3、沿海产业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浙能乐清电厂一期投入运营、二期已经进入审批程序,预计2009年建成;状元岙深水港一期工程交付;苍南电厂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即将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带动了相关临港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二是海涂围垦利用取得实质进展。至9月底,全市海涂围垦完成投资4.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0.3%;特别是浅滩一期围涂工程进展较快,已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东、南围堤已初具合拢条件。全市共有48个项目26890亩进入建设用海实质性报批程序,加上之前已经取得建设用海使用权证的围垦项目共36783亩,将有效缓解我市近中期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三是起步区建设速度加快。民科基地开发建设已经进入施工阶段,丁山垦区一期已完成围堰28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永兴南片一标段已完成围堰
二、沿海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沿海产业带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尽快形成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规模效应,任务仍然艰巨。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共汇总梳理各类问题28个,这些问题既有各区域的共性问题,也有各区域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同时有些问题还涉及沿海产业带建设全局,在调查中人大代表反映强烈,急需加以研究解决。
(一)起步区在推出工业用地上仍未有实质性突破。虽然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但总体进度不快,除了满足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以外,至今还无法推出一块成熟围垦土地用于工业项目建设。今年1-9月份,全市14项16.50万亩在建围垦工程完成投资4.22亿元,占在建项目年度任务数6.6亿元的63.9%;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1.4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54.6%;部分海涂围垦项目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仍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特别是各重点区域起步区,年内落实工业用地项目难度较大。从目前进展情况分析,瓯江口起步区标准厂房项目审批工作未能及时完成,年底难以开工;民科基地一标段施工进展缓慢,年底推出成熟地块有难度;苍南起步区从2006年4月启动至今,由于引进的6家制革企业得不到村民认可,以及政策处理和村民强行承包建设工程影响,入场填方工程受阻。
(二)围垦土地开发利用存在较大政策性制约。一是产业带的建设规模将受制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规模。根据土地部门反映,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将实行城乡土地利用总规模控制,扣除已用土地及转而未用地规模,到2020年我市城乡建设可用地规模不到100平方公里。而根据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到2020年我市沿海产业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10平方公里,其中仅重点产业区新增开发面积达156平方公里。因此,如果省里不对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进行政策性倾斜,我市将由目前的“望涂兴叹”变为未来的“望地兴叹”,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二是建设用海报批任务仍然较重。全市规划建设的46.13万亩围垦用地中,需要调整或办理建设用海面积为33.3万亩,目前进入报批程序的仅2.69万亩,其中已通过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审查为7479.98亩,其余还处于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或上报审查阶段,还需加快进度,及早完成报批手续。三是局部地块功能有待调整。半岛起步区近3000亩农保地,直接影响到半岛起步区6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规划和开发,亟待进行空间调整。龙湾永兴北园9300亩土地,属于城市滞洪区,功能需要调整。
(三)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有待加强。沿海产业带建设涉及面广,存在的问题复杂,从调查情况分析,总体是存在问题多、协调困难,有的没有及时协调,有的协调了未及时落实,特别是一些问题,多次协调未能及时解决。一是料场审批难问题。由于料场审批涉及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特别是开采许可和安全生产许可的审批权限均在省级有关部门,审批期限长,协调难度大。同时根据政策规定,非重点工程建设红线内的石料场开采要采取“招拍挂”形式进行授权,导致围垦工程专供料场落实困难。填方石料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围垦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二是项目联合审批问题。在沿海产业带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方面,部门之间联动不够,在提高审批效率上未有效突破。如瓯江口起步区1000多亩标准厂房项目,到规划、建设方案全部完成之后,才发现涉及农保地,14个月才办好其中230亩土地的审批手续,审批手续繁琐,时间长,影响了工程的开工建设。三是市、区资金统筹安排协调问题。瓯江口片开发资金要求自求平衡,但平衡地块为滨江商务区剩余的600多亩土地,拟优惠出让用于总部基地建设,目前难以尽快出让,导致平衡资金存在较大缺口,近期建设资金较为紧张。龙湾区负责民科基地北园开发、二期围垦工程、滨海大道龙湾段建设,由于龙湾区是半级财政,难以筹集资金,需要落实资金平衡方案。
(四)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是上下联动的机制体制。虽然沿海产业带相应机构已基本建立,各项工作都在推进中,但人员力量不足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各县(市、区)机构建立形式不同,缺乏专职人员负责,在规划衔接、信息通报、任务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尚未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推进机制。二是指挥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如瓯江口片开发涉及洞头、龙湾、乐清三个县(市、区),目前赋予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四个统一”职能,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审批不仅涉及市级部门,还涉及县级部门,职能交叉严重,协调难度大,难以适应加快开发的要求,急需理顺管理体制。三是民科基地不同开发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民科基地开发主体包括龙湾区政府和开发区,按照“四统一分”的制度安排,存在开发政策不统一问题,龙湾区要求与开发区同样享有在基地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返还政策,需要研究理顺。
(五)部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与沿海产业带建设密切相关的一些重大配套项目由于前期工作还不到位,未能及时启动建设,影响了产业带的推进。一是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和滨海大道建设项目。由于沿海产业带呈狭长带状分布,南北向的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滨海大道两条交通干道可能对各片区的规划和开发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两条交通干道对土地的分割效应,可能直接影响到民科基地等区域地块的可用性。调查中,各个县(市、区)和指挥部都对线位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见,要求尽快合理确定。二是77省道延伸线建设项目。77省道延伸线是解决状元岙深水港运营的现实要求,但由于项目论证时间较长,线位、建设业主、资金拼盘方案等尚未确定,难以及时开工建设。三是乐清湾港区码头建设项目。由于温州港务集团提出控股要求,与乐清市存在不同意见,导致相关前期工作难以推进,直接影响了码头开发建设。
(六)规划编制及配套政策制定有待加快。沿海产业带已经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完善的规划体系是项目报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市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四个重点开发区块、有关县(市、区)配套实施规划的编制报批进度不快,有的尚处于编制阶段。实施规划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上还存在脱节现象。如温州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提出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规模,大大超出省里对我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范围;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需启动调整,与实施规划相衔接。此外,为了指导重点区块的招商选资前期工作,急需尽快制订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各区块产业布局及入园导则、工业项目“退二提二”“退二进三”管理办法。
三、关于推进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进度,解决沿海产业带实实在在出成效的问题。加快建设起步区,在推出工业用地上尽早出成效,尽早出形象,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和鼓舞作用,是沿海产业带建设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要着重抓好民科基地和半岛起步区的建设工作,倒排计划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年底开始见效。民科基地起步区要抓紧解决履行施工合同能力问题,督促施工方全面加快施工进度,并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瓯江口起步区要着力做好一期标准厂房项目的审批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定期到起步区开展集中现场办公,实质性解决项目审批问题,加快推进建设。各县(市)临港产业基地也要加大力度,同步推进,争取尽快见效。
(二)大力协调,解决阻碍进度的各层次各类问题。要推进沿海产业带各项工作,关键是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特别是一些经多次协调未能解决的老问题。针对这次调查梳理的28个问题,市政府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类分层次确定协调方案。对属于市政府职责范围的要抓紧协调落实;对属于部门职责范围的,要确定牵头部门,各部门加强联动配合;对属于县(市、区)职责范围的,要落实任务,加强督查。对于事关沿海产业带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要落实专门小组,加强跟踪落实,督促问题的解决落实到位。
(三)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解决产业带发展空间问题。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许多工作离不开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近岸海域功能调整、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建议市政府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把温台沿海产业带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政府争取单列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并在环境容量上给予倾斜。要全面加快建设用海报批工作,已经完成前期工作的要抓紧上报,并抓紧做好其他项目的前期工作,提前报批,力争完成今年的建设用海报批任务。要积极包装项目,上报省重点工程,多渠道争取土地指标和政策支持。有关部门要建立项目小组,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支持。
(四)强化机构力量,解决综合推进力度不足问题。建设沿海产业带,需要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建议市政府抽调相关部门精干力量,进一步充实沿海产业办人员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督落实工作。有关县(市、区)也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相关的协调机构。市发改委作为综合部门,要集中力量,加强对沿海产业带建设的研究、规划和分析引导,认真做好项目库重大项目的落实工作。在项目审批和协调中,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瓯江口管理体制、民科基地统一开发政策等机制体制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更加适应开发建设的要求。
(五)加强宏观指导,解决规划与政策引导问题。沿海产业带建设不仅要解决产业布局问题,而且要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实现城镇群、产业基地以及生态保护共同协调发展。因此,在沿海产业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实现统一规划、分片实施,进一步明确各重点产业区的功能分工。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带规划的编制,做好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及时编制生态环境、公共配套等专项规划,推进社会配套项目、生态建设项目与产业项目的同步建设,实现产业、城市、生态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尽快出台和落实促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具体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各区域的入园导则和工业项目“退二提二”、“退二进三”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对推进较快的区域,实行用地指标、节能指标等倾斜。
(六)重点推进,解决几个制约性、基础性问题。
1、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线位确定。虽然省交通厅对线位问题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态度,但从沿海产业带综合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与有关县(市、区)和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尽快确定合理有利的线位调整方案,避免因线位不确定影响沿海产业带整体开发进程。
2、77省道延伸线的建设。与状元岙深水港配套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是市政府的庄严承诺,目前状元岙港区已经具备开港的条件,为了使港区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市政府尽快协调解决77省道延伸线工程实施中的问题,落实建设主体,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3、滨海大道龙湾段的建设。滨海大道开发区段已经建成约11公里,瑞安段飞云江三桥一期工程8.7公里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北延伸线8.5公里已经完成初步设计。龙湾段3.7公里是连通三段28.2公里道路的关键节点性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已建成道路的作用,大大缩短南部地区到机场的时间,加快南部区域发展。建议市政府立即协调研究,落实资金平衡方案,全面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
4、围垦土地的石料供应和吹泥(沙)工程。石料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围垦工程进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导致江南围垦、海滨围垦等工程进展缓慢。此外,作为替代方法的吹泥(沙)工程由于温州沿海沙资源有限,审批难度较大。建议市政府协调建立料场的联合审批制度,并通过条件设置,落实政府性项目专供料场或直接由建设指挥部取得专供料场开采权,确保石料供应充足。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半岛起步区、民科基地起步区吹泥(沙)工程,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5、乐清湾港口的开发建设。建议市政府牵头协调温州港务集团和乐清市政府,确定投资比例及港口项目布局方案,尽快启动两个5万吨级码头建设工作。
以上汇报,供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