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河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汇报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趋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推进“三个温州”建设,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战略部署,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六大百亿工程”推进,更加注重新型城市化建设,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工作,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抓好各项克难攻坚活动,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1、主要目标总体上好于年初预期。对照年度主要指标安排,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其它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2.7亿元,增长14.5%,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51.7亿元,增长25.9%,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2.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6亿元,增长27.7%,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5.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8亿元,增长9.3%,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控制在年度计划目标之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3亿元,增长15.2%,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27.4%,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2.4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6.3亿美元,增长30.0%,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5.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18.3%,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0.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6元,增长9.9%,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04元,增长11.1%。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54.4%,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
2、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全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7个中国“特产之乡”和9大类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新发展市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5个、示范点9个。深入实施农业“强龙工程”,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全面开展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7.2万亩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市级验收。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1+3行动”。启动村庄整治214个、示范村建设41个,新增市级生态村23个。切实解决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难等问题,解决饮水困难人口7.6万人,治理河道
深入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围绕今年富民攻坚计划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完善“1+8”富民攻坚政策。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落实“山海协作”项目17个。积极抓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农业保险试点工作,144.3万户农民参加住房保险,参保面92.8%;1429户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参保率45.5%。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一季度的2.7:54.7:42.6调整到2.9:51.9:45.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增长16.8%,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继续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培育147家“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1047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和770家“微创型”企业。召开全市银企对接推介会,18家银行机构现场授信258.9亿元。进一步实施“品牌温州”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6个。出台实施《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若干意见》,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报喜鸟集团成功上市。推出119个民营企业招商选资项目。标准厂房建设扎实推进,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93.1万平方米,新完工标准厂房68.6万平方米。
加大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力度。着力做好一批重点区块建设,《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实施方案》通过审核。永嘉三江片建设完成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初稿。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大小门岛临港产业基地黄岙二期围垦工程已开工,小门岛西片围垦工程已完成报批,大门大桥初设、30万吨进港航道可行性论证、大小门岛围垦及岸线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状元岙港区临港产业基地配套管理房石基完成;苍南临港产业基地启动区控制性详规、防洪规划、环评规划编制完成;乐清湾港区临港产业基地南片集装箱区围海工程开始施工。继续组织实施高新技术发展“1411计划”,20家企业申报2007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进行重新认定,11家参加科技部复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做好“山上”、“海上”、“晚上”文章,雁荡山、楠溪江世界地质公园挂牌开园,雁荡山成功创建国家
4、“六大百亿工程”掀起新高潮。全市重点工程89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18.9亿元,占年度计划41.7%。农水项目、交通邮电项目、电力项目、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项目、工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46.5%、42.7%、47.0%、44.7%、39.2%、23.1%。瓯南大桥、500KV双丽瓯Ⅱ回输电线路工程等投产项目已基本完成;市铁路新客站站前区河道改造工程、温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杨府山中央商务区道路及安置房建设、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迁建等12个开工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温州半岛浅滩一期、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浙能乐清电厂、500KV温东输变电等21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50%以上。瓯江南口工程专题研究成果已进行内部审查;温州半岛浅滩二期工程开展工可研究、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评研究;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乐清湾跨海大桥至瑞安飞云段,已将调整的线位方案和建设规模上报省政府;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立项;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已完成一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工可报告,南区围(海)涂工程已开工。下达200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年度投资138.6亿元,其中财政统筹项目年度投资64.4亿元。全力打好要素制约攻坚战,围垦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第三轮电网建设攻坚完成输变电工程12个,新增变电容量108万千伏安;洞头(温州)陆域引供水工程、楠溪江引供水工程新增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5、新型城市化建设打开新局面。加快龙湾行政中心区建设,瓯海行政中心区地块前期工作启动,杨府山总部经济园启动建设。温州市城区防洪堤三期、龙湾(东片)污水处理厂进展较快,分别完成年度计划42.5%、41.0%。
加快大都市区路网建设。向东:江滨路龙湾段已开工建设,大门大桥初设已通过专家评审;向南:飞云江三桥及接线工程基本完成路基;向西:江滨西路B线已上报用地审批,瓯海大道西段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向北:七都大桥完成年度计划20.5%,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瓯江过江通道),省发改委和交通厅已组织预可审查。诸永高速公路永嘉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完成年度计划37.2%、38.8%;温福铁路浙江段、甬台温铁路完成年度计划35.6%、46.5%,金温铁路提速扩能改造正征求线位意见;温州机场扩建工程完成年度计划32.3%,新火车站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瓯江口区域发展规划》、《鳌江流域区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瓯南大桥建成试通车。苍南工业园区(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区)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6、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绩。节能降耗初见成效。狠抓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抓好178家年用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监管,促进企业合理用能。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实施项目节能,一方面快速推进工业生产基地建设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对用煤量大的企业抓燃煤锅炉的节能改造,对用电量大的企业抓用电系统、设备的节能改造,大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制定关停小火电机组方案,温州龙发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宏能电力有限公司已全部关停。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呈现“双下降”的特点,减排工作成效明显。严格环境准入,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增量。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物耗,减少污染,对30家高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下达重点污染源在线检测监控装置建设任务153家。
7、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五个一”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安置房:新开工51.3万平方米,竣工4.1万平方米。沿江防洪堤:水门头-东方造船厂段的景观带正在施工;中央涂段进入工可审批。瓯海大道:东段基本建成,西段改造拓宽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市区东片交通环:龙腾南路、绣山路向东延伸工程已进场;江滨西路B线已上报用地审批;吴桥路改建工程进行雨水管施工。城市地下排污管网:完成排污管网16.7公里,占年度计划的56.7%。
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278家乡镇卫生院已配置“新六件”499件,启动危旧房改造18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06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6.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5.1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严格执行新征地即征即保规定,全市有4万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精心组织开展了“乡村的文化、农民的节日”为宗旨的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篮球场、门球场、健身苑(点)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温州市新材料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在温州大学挂牌成立;组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温州市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加快进行激光加工技术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亟需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回落。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3.5亿元,增长10.4%,比上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367个,比上年同期减少68个。第三产业投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仅增长0.4%,比上年同期下降28.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月大幅度回落, 从2月份的61.3%回落到8.7%。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减弱,仅增长4.0%,比上年同期回落30.7个百分点。各县(市、区)投资不平衡。鹿城、洞头、永嘉、苍南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7.2%、44.6%、9.0%、22.7%。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放慢,从一季度的22.5%下降到21.3%。工业总产值增长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差距拉大,由上年同期的1.5个百分点扩大到3.8个百分点。劳动力价格提高,企业劳动成本支出不断增加,许多企业招工困难,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工业用地 “招拍挂”后,企业用地成本大幅上升,部分继续用地的企业投资热情受到一定的抑制,企业外迁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征地工作复杂,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更是影响征地工作开展,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工业性投资和工业项目的推进。
三是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较大。
四是电网“卡脖子”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今年以来,电网“卡脖子”现象仍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出现局部拉电现象,影响我市一些地方工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据市电业局预测,今年我市电量总需求将达239亿千瓦时,夏季高峰期间供电缺口约为15万千瓦。
二、下阶段主要工作
下阶段,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年初安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还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1、抓好项目推进,确保完成投资年度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目标是735亿元,增长14%,而上半年只完成261.8亿元,仅增长9.3%,占年度计划35.6%,完成年度目标难度较大。要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务必在确保投资总量持续扩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加大“六大百亿工程”实施力度,扎实推进“双百攻坚”活动。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投资。围绕瓯江口区域、滨江商务区、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等三大重点开发区域,形成投资亮点,兴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各县(市、区)要确定各自的重点开发区域。全面加快临港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四大临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工作。全力打好围垦工程攻坚战,确保龙湾天城、瑞安阁巷、洞头状元南片等3项围垦工程完成,争取完成乐清胜利塘北片、乐海围垦2项工程。抓好半岛起步区的开发利用,积极做好半岛浅滩二期、大渔湾围垦、洞头环岛西片围垦、丁山三期围垦等一批项目前期。切实抓好工业用地遗留问题的落实。开展新一轮电网建设攻坚,确保完成投产总变电容量250万千伏安,力争达300万千伏安,努力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扎实推进服务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银企、银项合作,对今年银企项目推介会上签约的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检查落实签约项目的落实情况。
2、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贯彻省政府《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我市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严格产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扶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淘汰落后生产力。全面落实《温州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抓好178家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工作。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制定出台我市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和“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计划。继续以全省“
3、抓好克难攻坚,力争完成工业发展年度目标。按照工业“12345工程”的要求,今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要完成5000亿元。从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看,完成目标难度较大。开展工业项目百日攻坚行动,抓住工业项目供地、进场、开工、竣工四个关键环节,针对往年已供地未开工的项目、年内竣工项目、新供地项目,突出66个去年省下达土地指标的项目,抓好实施推进。着力抓好标准厂房建设。抓好已批标准厂房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设,抓好在建的21个标准厂房项目的建设进度;抓紧5个已完成用地报批的市级示范标准厂房的开工建设。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积极落实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有关政策,力争今年新增8家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重点培育1047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和770家“微创型”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大力发展虚拟经营,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扩大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对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做好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创建,争取再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8个以上。
4、抓好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建设各项工程,力争年底完成食宿改造项目和市新农村新校园建设工程项目。推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加快启动以高职为主的职教基地建设。全力以赴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温医附属一医新院区、市二医住院综合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力度,抓紧市传染病院(市五医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配齐278家乡镇卫生院“新六件”,全面启动31家乡镇卫生院破旧房改建工作。大力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继续抓好工伤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年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0万;全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抓紧出台市区新征地农民即征即保政策。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制订出台我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和馨行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的“春苗行动”和整治欠薪问题的“春雨行动”,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和劳动合同管理。抓“东海明珠·金海岸文化网”工程,加快县(市、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以《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围绕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及其应用、生物与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优势产业,深入开展“百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继续加强引进大院名校工作,加快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和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建设。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阶段,我们要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全力推进“第三次跨越”,努力完成好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执行情况表
分类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7年计划 |
2007年上半年 | |||
绝对数 |
增长率(%) |
绝对数 |
增长率(%) | ||||
预期性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2080 |
12 |
942.7 |
14.5 |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65 |
1 |
27.5 |
0.7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140 |
12 |
489.1 |
13.5 |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045 |
13 |
448.8 |
13.6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
875 |
13 |
426.0 |
16.8 | ||
二、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
亿元 |
272.5 |
13 |
151.7 |
25.9 |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144.8 |
12.5 |
80.6 |
27.7 | ||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735 |
14 |
261.8 |
9.3 | ||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以上年为100 |
<103 |
- |
101.7 |
- | ||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875 |
12.5 |
430.3 |
15.2 | ||
六、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14 |
15 |
56.7 |
27.4 | ||
其中: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93 |
15 |
46.3 |
30.0 | ||
七、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5 |
8 |
2.8 |
18.3 | ||
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450 |
8 |
13636 |
9.9 | ||
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元 |
8150 |
8 |
5104 |
11.1 | ||
约束性 |
一、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 |
吨标准煤/万元 |
- |
-4.4 |
- |
- | |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
万吨 |
- |
-3.5 |
- |
- | |
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
万吨 |
- |
-3.6 |
- |
- | ||
三、耕地保有量 |
万亩 |
365.62 |
- |
- |
- | ||
四、就业 |
1、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
万人 |
6 |
- |
3.3 |
- |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 |
- |
2.33 |
- | ||
五、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7.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