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百川公司冲刺创业板上市的关键时期,温州市人大代表、公司装备部经理张秀程以独特的技术专长和履职实践,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与人大代表的双重风采。他扎根生产一线14年,用技术创新助推企业发展,以代表履职服务地方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技改“魔术师”:用技术撬动亿元效益。张秀程的职业生涯充满“从零到一”的突破。2011年,他放弃熟悉的钢铁行业,加入当时尚在成长中的纳百川,从学徒做起,自学成套新技术。14年间,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技改,其中“零土地技改” 尤为亮眼——通过巧妙利用车间通道空间,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实现产能扩张,节约成本超百万元。更显著的是他主导的数字化车间改造和氮气使用优化,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近2亿元,成为纳百川提升盈利能力、强化IPO招股书中最实在的“数据支撑”。他手握多项专利,涵盖钎粉配置、激光焊接等核心环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科创属性的证明,更是创业板审核中“硬科技”成色的体现。
民意“代言人”:从车间到产业的代表使命。作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张秀程的履职轨迹始终带着浓厚的“一线气息”。他坚持为员工发声,推动车间空调安装,改善工作环境;也深入村民家中、解读政策、推动发展。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车间夏季高温问题后,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出安装空调的建议,并全程参与项目规划与实施,最终改善了200多名员工的工作环境。在履职过程中,他坚持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农村,五年来累计走访群众4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他提出的建议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专业性和可行性获得重视:2022年关注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建设,2023年建言茶产业科技创新,2024年提出山区农田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改造方案,2025年聚焦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配套。
产融“智慧脑”: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张秀程的履职实践巧妙地将专业技术与代表使命相融合,使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智慧脑”“助推器”。在2025年提出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议中,他凭借对产业链的深刻理解,精准指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专业视角,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履职建言”的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