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大南街道人大:解锁花漾经济密码 探索文旅商融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次数:
作为温州市城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鹿城区大南街道人大工委紧扣市委市政府“文旅融合促共富”战略部署,通过“调研破题—监督解题—创新答题—问效立题”的完整闭环,将代表履职深度嵌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2025年3月8日南门花朝集活动创下单日10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实现“花卉流量”向“民主增量”的高效变现。精准调研谋篇布局,锚定花漾经济新方向。街道人大工委立足“代表进网格”机制,通过“三阶调研法”构建发展蓝图。一是需求侧摸底。提前半年组织人大代表联合社区网格员,对马鞍池公园及大南商圈开展“百日走访”,收集商户、居民意见487条。整合马鞍池公园存在的“花期短、互动弱”,商圈商户反映的“年轻消费群体黏性不足”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二是供给侧对标。成立专项考察组赴杭州西湖景区、苍南县马站等地调研,形成《文旅商融合创新案例》报告,提出“以花为核、以线串点、以面扩体”的立体化发展策略。三是可行性论证。召开4场“政企民”三方协商会,重点突破空间、资金、时序矛盾,制定“花期经济+常年IP”双轨计划,推动3月花朝集与商圈年度促销无缝衔接。
闭环监督提质增效,打造场景迭代新范式。建立“清单化监督”机制,将28项重点工程纳入“e鹿履职”平台实时跟踪。一方面,监督公园改造工程。街道人大工委邀请省农业农村厅专业人士对代表进行培训,由代表全程监督“赛纳达蓝”等6个稀有品种引进和养护,成活率从初期的72%提升至98%;针对游客反映的“拍照拥挤”问题,代表建议启用无人机建模优化布局,使核心区客流承载量提升40%。另一方面,跃升商圈场景能级。代表连续3周蹲点观测,提出“三线并进”方案,即彩虹风车带引流线、AR次元门打卡线、宋韵游园会体验线,推动客流在商圈的平均停留时长从1.6小时增至3.2小时;针对夜间客流量断层,提出实施“光影郁金香”“花神盲盒夜市”项目,带动晚间消费占比从15%跃升至38%。
创新驱动品牌塑造,激活文化IP新势能。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代表联络站”,实现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一方面,构建文化IP体系。系统打造南门花朝集文化IP,组织民俗学者与青年代表共同梳理《大南花文化志》;协调区融媒体、本地网红,产出“十二花神”系列短视频37条,全网播放量破百万,实现传统文化“破圈”传播;以AR技术复刻传统节日盛景,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文化体验,推动非遗资源向现代消费场景转化。另一方面,协调校地双向赋能。促成周边8所学校与公园签订《自然课堂共建协议》,人大代表与千名学生参与从栽种到展陈的全流程,衍生出“小小园艺师”等12个实践课程;建立“人大代表+园艺师+教师”三方导师制,培育16名学生讲解员,累计服务游客超6000人次,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