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显本色 改革探路当先锋在温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龙港作为
1月21日上午,龙港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和《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讨论酝酿2025年度温州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张加波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发展要务,紧扣共富主题,回应民生期待,是一个高站位、鼓士气、能落地的好报告。龙港设市五年来,锚定“大部制、扁平化”改革方向,在改革特色、经济成就、民生福祉、城市品质等方面持续向好。龙港要发挥自身优势、奋力争先进位,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多力量。一要持续擦亮改革金名片,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理念谋划发展,推进新一批“小切口、大撬动”改革项目,支持龙平苍一体化资源力量整合,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龙港辨识度、群众获得感的标志性成果。二要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医疗、教育、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规划、布局、实施“强城”“兴村”“融合”发展战略;围绕创新内核,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招引政策;坚持项目为王,招引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三要持续营造平安好环境,加大重大节假日期间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强化治安管控;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迭代升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林海涵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展现了丰硕成果、提振了发展信心、倍增了工作干劲,是一份具有战略深度、发展广度、民生温度的好报告。龙港将突出区域联动,发挥龙港在龙平苍一体化发展主战场作用,主动推进三地在交通、设施、产业等协同发展规划,助力打造温州南部副中心增长极;突出内外拓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跨境、直播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紧盯“两重”“两新”政策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支持范畴;突出城市品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持续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改革,加快西部“一带一片”建设,缩小“三大差距”;突出民生优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健全生育、托幼、养老服务,推进全龄友好社会建设。建议市政府健全龙平苍一体化发展机制,在空间指标、产业布局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黄钦鑫代表说,要加大申报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力度,支持龙港印刷包装产业集群申报工作。要指导做好化工园区创建申报工作,支持龙港申报创建生命健康产业化工园区。要注重龙平苍一体化过程中人才及干部的跨县交流培养工作。
叶连友代表说,建议将《温州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对已出台的《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等地方性立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开展《行政复议法》执行检查,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林敏代表说,要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关注融资平台和国债资金的使用。要开展“十四五”终期评估,认真分析未完成项目、指标的原因,提前部署和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要尽快制定市县两级中长期教育布局规划,适当放宽高中招生“普职比”限制,改造提升需长期保留的老旧学校,严格新建项目审批,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徐娜娜代表说,要提高温州城市包容度和人文关怀度,重点关注“一里一外”“一老一小”“一低一高”等群体,建立对外来务工人员帮扶制度,加快实现养老机构扩容提质,增强城市执法“温度”。要在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龙港更多支持,助力龙港教育发展。
张秀娥代表说,建议开放更多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应用智能设施,推进车位共享、错时停车。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部门联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陈先亲代表说,要加快基层智慧卫生体系建设,加大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支持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县建省管”医改模式及全人群全周期慢病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根据需要设立县际公共交通站。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就地参保。
陈绍星代表说,建议明确规范道路“最多挖一次”标准。要对《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方钦佩代表说,要指导和帮助龙港民主党派建设。
徐董代表说,要关心关爱优秀人才的生活、工作、情感,完善人才留温政策,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
杨李敏代表说,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宠物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龙平苍一体化发展,突破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发展瓶颈,促进共建共享。
陈开茂代表说,要加快龙平苍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规范西红柿等农特产品研发、种植、销售环节,避免无序竞争。搭建“新农人”平台,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提供技能等级认证、评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