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代表团简报(第二期)
发布日期:2025-01-22字号:[ ]

笃行不怠 勇争一流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

1月21日上午,乐清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和《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讨论酝酿2025年度温州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梁超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着眼全局、催人奋进,体现了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力提振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发展信心,为冲刺“双万”城市和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打下良好基础,建议做好“三个统筹”。一是进一步统筹乐瓯洞的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手段和协作机制,加强规划蓝图引领、土地要素分配、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速构建融温、拥江、面海发展大格局。二是进一步统筹温州湾新区、海经区等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统筹,以拓荒精神推进新区建设,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制造业发展、科技引领等方面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三是进一步统筹政府债务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督,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人大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陈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思路清晰、文风朴实、求真务实、内涵丰富的好报告,听后令人倍受鼓舞、倍感信心、倍增干劲。乐清作为温州城市发展的排头兵和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勇挑重担、攻坚破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要依托港口优势强化开放融通,全力发挥乐清湾港区的开放主平台作用,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载体,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提速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好助力浙南近洋航运中心打造,加快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要在提升能级中促消费扩内需,大力推进汽车产业园、大宗商品交易园等集聚区建设,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为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增添助力;要在产业发展中强化金融赋能,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赵江涛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精准透彻,部署任务清晰务实,是一份政治站位高、遵循经济规律、凸显发展主题、体现为民情怀的好报告。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行专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化解合力,强化专职调解员队伍力量配备和素质提升,完善调解经费保障、考核激励等机制,激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大对行专调解组织的管理支持力度,强化本行业领域矛盾风险分析研判、处置化解,大力推进“行业纠纷行业解”。进一步加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工作,研究并完善调整现有的征收补偿政策,规范实施征迁行政行为,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建设。

仇杨均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旗帜鲜明、指向明确、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目标催人奋进、举措务实有力,为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动能指明了方向。建议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追赶标兵中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持续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强化慈善项目的精准性,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不断汇聚“大爱温州 善行天下”的强大合力。

苏德生代表说,建议强化农村建房“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等政策刚性,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郑革代表说,建议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做实“科技副总”引才机制;统筹用好政府科创平台和本土企业创新设施,创新采用企业“下单”模式,增强平台造血功能,促进资源互补。

丁爱霜代表说,建议新建中雁荡山至楠溪江联线公路,并纳入市一级的县道公路网规划,推动雁楠一体化发展。

谢忠辉代表说,建议大力推进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产供销一体化运行模式;助力林下经济发展,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林业经济主体和人才。支持乐清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肖宗富代表说,建议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温州落地。成立“政策落地工作组”,系统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完善制造业要素分配机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优先为优质企业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郑海乐代表说,建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尽快投用状元水厂和滨海水厂跨江净水管道,加快建设仙溪水厂、乐清湾港区北白象增压泵站等项目,常态化开放瓯江北片珊溪水库用水权益;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重新赋予乐清管理权限。

黄向永代表说,建议在当前坚持过紧日子情况下合理制定民生政策标准,科学考量超财力的政策或项目。

叶金琼代表说,建议学习“数字门牌”警务平台等做法,在全市开展报警坐标系统区域性试点工作;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内容,明确评定结果并及时公示公开;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注重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养。

陈佩军代表说,建议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推广“家长学校”做法,强化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家长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2021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