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代表团简报(第二期)
发布日期:2025-01-22字号:[ ]

全面拥抱高铁时代 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当好温州融杭接沪“桥头堡”

1月21日上午,永嘉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和《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讨论酝酿2025年度温州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黄阳栩代表说,过去一年,永嘉加快推进“拥江融入、产城融合”,经济发展成绩可喜可贺,城乡融合成效可圈可点,乡村振兴成果可感可及。新的一年,永嘉要抢抓全面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的最佳发展机遇期,以“永嘉所能”服务“温州所需”,为全市大局作更大更多的贡献。要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加码加力县城承载力提升,做深做细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开创新局面。要聚焦绿色转型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转化走出新路子。要聚焦改革创新驱动,积极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全面构建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推动共同富裕拓宽新路径。

任玉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谋划工作切实可行。建议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持续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链。要积极主动、科学慎重推动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要抓好园博园共建,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要充分重视文化建设,打造多元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陈建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既接天线又接地气,2025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举措具体,是一个主题鲜明、与时俱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下一步,建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议将“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争取更多交通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董庆华代表说,建议市政府积极谋划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以超常规举措争取国家政策红利,尤其是“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助推纳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董庆华、陈继权代表说,建议因地制宜,市级层面研究出台低空经济方面的专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陈立新代表说,建议市政府组建矿地结合工作专班,一县一策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建立健全瓯江两岸同城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林下经济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做好医养结合工作;厘清属地乡镇与市监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

李向英代表说,建议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育高质量发展。

陈香伟代表说,建议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供需对接,以销定产,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借助第三产业开发消费新场景,带动城乡双向流动,共同构建全链条多元化乡村经济格局。

王一翔代表说,建议支持温职永嘉学院扩容提质,着力优化生源结构,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布局,提升学校的区域辐射能力,为打造泵阀千亿产业集群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建议温州北罗东收费站取消收费。

方伟代表说,建议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扶持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叶胜忠代表说,建议加快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精准化发展。

叶蒙代表说,建议增加校园后勤服务财政投入,保障学生在校既吃饱,又“好吃”“健康”;多措并举满足学生在校生活、家庭沟通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朱加强代表说,建议大力实施温商境内外双循环促进行动,充分激活温商网络资源,提升温商企业全球竞争力;深挖国家西部资源潜力,发挥我市技术、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东西部协作与对口合作迈上新高度。

杨群代表说,建议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开展医疗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推动我市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陈继权代表说,建议制定出台《温州市产教融合条例》,加强产业发展的制度、人才、师资保障;重视职教出海,打通人才交流通道;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完善温州立体交通网络;加强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2021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