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代表团简报(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5-01-21浏览次数:
锚定目标担当作为 强力推进“五个年”行动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作出更大贡献
1月20日下午,龙湾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张加波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真抓实干的工作成效,表达了攀高向强的发展愿景,展现了创新开路的使命担当。近年来,龙湾在市、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高水平建设温州湾新区、高质量打造“一区五城”目标,形成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扣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目标、部署的工作任务、提出的载体举措,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为温州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多龙湾力量。一要以创新强城,发挥集聚、头雁、裂变三大效应,进一步激活创新要素,以“小科创圈”叠加构筑“大发展圈”,加快形成强城行动的“动力源”。二要以品质筑城,加快东部科技城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落实引才留才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消费活力,打造品质形象高地、引才聚才高地、消费集聚高地。三要以治理优城,深入抓好“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陈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市域实践生动案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令人备受鼓舞、备感信心、倍增干劲。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勇挑重担、攻坚破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外贸创新上再发力,按照《温州市提速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推进跨境电商提速发展。二是在开放融通上再发力,紧紧依托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机场三期建设,充分利用好空港优势,尽早发挥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作用,并融合好域内域外龙湾企业方面力量和优势,共同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消费促进上再发力,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培育体育、文化、旅游、演出、数字、电竞等新型消费,着力满足百姓多方位的消费需求。
周一富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重点突出、举措务实,是个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对标对表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大力开展“创新驱动提质年”“开放强区突破年”“强城行动深化年”“共同富裕促进年”“效能建设攻坚年”等“五个年”行动,为全市加快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建议加快《温州湾新区条例》立法,进一步厘清温州湾新区与温州经开区、温州高新区的行政职能权限以及行政授权主体界限;统筹划转部分市直部门审批权限,充分发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体制优势,推动国家高新区、经开区进等升位,加快温州湾新区高质量发展。
周赞代表说,建议在推进“强城行动”中,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升级,加快温州东站、温州机场三期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在打造“全省第三极”的进程中,更加重视为企精准服务。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更加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
王茂法代表说,建议紧抓温州首次承办国际园林博览会契机,推动城市绿化由园林向园艺转变。扩展工业、化工行业区块范围,支持“一港五谷”产品生产发展。出台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增资扩产,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强化民生实事项目宣传,实现稀缺资源价值最大化。
瞿建云代表说,建议高度重视和支持马拉松比赛,优化升级赛道安排,打造“温马”品牌,促进温州赛事经济发展。
吴让大代表说,建议市、区共同推进温州新光谷建设,强化产业链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市级层面保障省激光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科教人一体化,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力营造全域产业创新生态,由市级层面设立专项基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激光产业项目。
王忠义代表说,建议进一步完善惠企政策,提高惠企奖补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地方综合贡献计算方法,放大助企效应。加快政务数据融合共享,优化顶层设计,加大共享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考核监管。
陈晓华代表说,建议规范我市青少年研学旅行,深化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在研学中的应用,制定行业规范标准,进一步推动“教育+文旅”新模式发展。谨慎“撤并”乡村学校,保障乡村学生的家门口受教育权。
程宗清代表说,建议加强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全域推广数智绿波系统应用。
丛维涛代表说,建议统筹全市体育资源配置,有序恢复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和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及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全市各场馆进行宣传,并成立督导小组监督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郑烁敏代表说,建议提高政府数字资源共享水平,实施数据分类分级,提升数据共享效能。树立节俭办公理念,减少财政支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加强全市社工系统性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