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人大:高质量监督厚植“海上花园”生态底色

信息来源:洞头区区本级作者:姜宇
发布时间:2024-09-10浏览次数:

近年来,洞头始终将“海上花园”背后凝练的生态优势、山海资源优势,作为贯穿洞头发展的立足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美丽海湾建设先行区,EOD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典型案例。成绩的背后,既有政府持续推动环境质量和生态品质不断提升的努力,也凝聚了区人大坚持问题导向,以高质量监督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付出。

制度建设系统化,夯实生态保护法治基石。一是推动立法强引领。洞头区人大常委会在2021年启动了海上花园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之后两年,持续组织代表在温州市人代会联名提出立法工作建议,全力助推温州市人大在2023年4月,作出全市首部法规性决定《关于促进和保障洞头海上花园建设的决定》,提出“应当加强海岛保护,遵循山体、岛礁的自然肌理,保留海岛特色风貌,守护天际线、海岸线、山脊线;审慎对待矿产资源,严禁私挖滥采,完善矿山生态修复责任机制”等规定,为洞头“量身定制”法治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制度迭代优机制。区人大自我加压,对照试点单位,在2024年6月高标准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在原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基础上,全面提升报告的内涵和广度、深度,从生态环境领域拓展到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并结合洞头实际设置了“区域近海岸水体及离岛乡镇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等38项子指标,形成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兼具洞头特色的人大监督指标体系。报告主体也由原来的区政府拓展到“一府两院”和各街道(乡镇),8月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全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均在乡镇人代会(街道议政会)上审议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三是依法决定促落实。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报告制度落到实处,2024年7月,洞头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在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依法作出《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议》。

审议意见清单化,打造生态监督精准模式。一是专班调研,精准研判“找短板”。由城建环保工委牵头,组织专业代表小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聚焦中央、省级督察反馈问题、群众反映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查看点位、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全面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部门、各企业在整改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近三年,收集代表、群众意见580多条,转化为常委会审议意见26条,转化为代表建议18件。二是梳理分析,创新提炼“微单元”。从2022年开始,创新制作生态文明建设审议意见卡,提前一周发放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求至少针对一项环保问题填写提纲挈领的审议意见,于会议期间提交。会后,结合专班调研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口头发言和书面意见,加速提炼审议意见中可执行的“微单元”。三是协商沟通,制定形成“大清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审议意见交办前,充分协商沟通环保等有关责任部门,细化明确各项审议意见清单的问题要点、办理时限、整改要求、责任主体等。清单形成后,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召开交办会,向责任部门当面交办审议意见,会上就审议意见特别是各项清单提出依据、原因以及办理要求,承办单位作现场表态。四是制度探索,以点带面“促规范”。2020年9月,洞头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垃圾分类全程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首次以附件形式加入条目式办理清单。此后,由城建环保工委具体负责,但凡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议意见,均采取清单制管理的模式。近年不断总结经验,健全机制。2024年3月,洞头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审议意见卡和审议意见清单制度(试行)》,全面铺开审议意见清单制,固化“1+N”审议模式,既从宏观层面明确总体要求,又列出具体清单,自我加压,倒逼精准促改。

司法联动常态化,凝聚生态守护强大合力。一是信息共享,建立监督计划动态协商机制。建立人大与两院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特别是涉及生态文明方面的问题或线索,年初在制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平时依托“一府一委两院”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面商、两院“人大代表联络点”,广泛收集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密信息共享频次,动态协商监督计划。对司法监督事项不办理、不落实、不配合的,特别是生态文明领域问题,两院可提请人大叠加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协作发力,建立三方建议互相转化机制。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牵头“两院”联合制定出台《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司法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推动“两院”善于从各类代表建议中发现线索,按照涉及的法定领域进行分类研判,提升建议转化能力;同时,“线上”常态化备案检察建议、司法建议,有需要的及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介入助推,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适时组织具有相应行业背景、专业能力的人大代表与“两院”商讨,促进形成代表建议。办法实施以来,共促成98件检察建议、31件司法建议完成备案,其中共7件转化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区检察院也从代表建议中挖掘了海域非法倾废、非法架设防鸟粘网等6条监督线索,共同守牢海洋生态安全底线。三是多地联动,建立海洋生态跨区域治理机制。在探索司法联动监督过程中,洞头区人大常委会牵头“两院”成立《海洋生态保护跨区域治理的建议》课题调研组,形成调研成果,提出建立完善海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海洋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等跨部门案件数据和办案信息网上流转、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海上执法司法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等建议,供省市有关人大代表作为建议素材参考,不断呼吁全社会关注海洋生态治理。促成洞头联合龙湾、乐清三地法院、检察院发布浙江省首个海湾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共同打造环温州湾、乐清湾生态司法保护防线,有力助推废弃竹竿等大型海漂垃圾消纳,打击跨区海域违法倾废等行为。

跟踪监督数字化,拓展生态监督智慧路径。一是创新自建应用,引导代表关注。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立“海上花园・e言洞见”应用,定期收集上传区政府涉及生态环保等各专项工作报告、区人大调研报告等资料,及时组织代表参阅,制定《洞头区人大代表“线上”建议处理办法》,引导代表关注蓝湾整治、红树林管养、水生态保护等生态环境状况,“线上”提出高质量建议。据统计,近三年代表“线上”提出建议420余条,其中涉及生态保护、城市有机更新等60%以上,多数集中由城建环保工委跟踪监督。二是突出数据贯通,确保闭环管理。在区委的支持下,将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清单项目、代表“线上”建议等数据贯通到区委区政府智慧督查系统,对人大审议意见、代表“线上”建议实施智能化动态跟踪督办。2024年4月,12条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清单式审议意见均通过“海上花园・e言洞见”逐项督办,有力推动洞头海滨河、埭口河等易污染河道水质提升,矿山生态治理项目周边疏浚污泥、海涂等随意堆放、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解决。三是强化线上测评,压实工作职责。在“海上花园・e言洞见”应用上设置专项监督排行榜,引导代表“线上”开展对生态环保等政府部门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党领导人大”考核。2022年设置排行榜以来,两年326人次代表参与了该项测评,参与率86%左右。同时,定期复盘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数字赋能专题审议、清单督办、满意度测评,延伸闭环监督链条,有力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在决策、执行、落实环境保护各个环节汇集更多民意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