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人大:抓实“站点”建设 答好代表工作新考卷
发布时间:2024-08-06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四建设两提高”,以“三进三助”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代表履职阵地建设,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坚实阵地堡垒。
坚持提升有主线,为代表履职把方向。一是作出决定,支持保障。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三进三助” 全面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决定》,将“人大代表进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群众进站,助力中心重点工作、助力民生实事办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做法融入区域发展全过程,全面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二是细化方案,明晰路径。通过“158123”工作法推动“三进三助”落地落实,即各镇街代表联络站要做到每月开展1次代表主题活动,一年承接开展5次人大及国家工作机关业务下沉工作,助力协商解决8件有一定影响力的建议意见,创建1个特色亮点工作品牌,完成2件“为民说事”典型案例挖掘工作,开展好3位以上代表履职故事讲述,用具体、可操作的指标,推动活动开展。三是全程跟进,靠前督导。常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和督导组,统筹协调、评估督促、帮助指导镇街人大、代表小组各项活动开展,全面掌握各镇街代表联络站任务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发出工作提示单4期,推动问题整改28项,全区逐步呈现出“代表活动多起来,协商接待活起来,问题化解实起来”的良好态势。
坚持运行有章法,为代表履职夯基础。一是规范“见面”流程,实现民情反映全方位吸纳。制定《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开展活动计划清单》《人大核心业务下沉清单》,依托各镇街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开展国家机关进站、重点议题监督,促进与代表的协商互动,确保人大监督和政府决策汇聚更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今年以来,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开展主题协商38次,接待代表、群众200余人次,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活动28次,人大、政府双向联动,助推问题化解90余项。二是突出“专业”特色,实现代表分领域助推发展。将区人大代表划分为法律、财经、社会建设等7个专业助力团和工人、企业家、技术人才3个特色小组,开展针对性履职活动,实现监督工作与基层实际的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共参与协商、助力化解企业环评、拆迁安置、水库经营等问题54件,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是加快“数智”运用,实现代表履职全周期管理。完善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依托“人大代表履职指数场景”,对人代会期间、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评估。规范活动码设置使用,推动活动码与代表履职平台的贯通赋能,并邀请技术人员现场授课,规范履职平台的录入、使用。今年以来,代表主动录入履职信息3900余条,代表履职活力、履职成效不断增强。
坚持活动有载体,为代表履职添动力。一是深化主题活动,“双岗建功”作示范。深入实施“两去两回”机制,开展“人大代表助力园博园”“人大代表一‘企’行”等主题活动,服务建强“三支队伍”、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在贯彻落实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中“双岗建功”,多篇典型案例和代表履职风采先后被中国人大网、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刊发转发。二是强化融合共建,基层治理增效能。在新桥、娄桥、三垟等代表联络站设置“监察联系点”“立法联系点”“共享法庭”“共联检察”,定期开展“三官一律一员”主题进站接待活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发挥职能互补优势,抓好问题源头治理。今年以来,代表助推化解矛盾纠纷8件,特别是新桥街道人大工委探索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围绕“农村三资”“涉企第三方服务”“基层减负”等开展监督,着力打造“四位一体”监察联系点,相关成效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兴夫的批示肯定。三是打造特色亮点,民主实践更鲜活。鼓励和支持各镇街人大结合实际、主动创新,形成差异化“面孔”,努力做到“一镇街一品牌”。仙岩“华侨e事通”场景聚焦“侨”元素、深耕“侨”服务,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洛桑江村副委员长的视察肯定。娄桥“为民桥”场景构建“民提、民议、民督、民评”协商监督平台,创成省级立法联系点。瞿溪“瞿情e记+”推出“我和局长有话说”“我和代表有话说”“代表监督有话说”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垟“榕树下·代表有约”主动邀约人大代表、选民代表进站或扫码反映问题,架起直面群众、化解矛盾的快速通道,得到辖区群众频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