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人大: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
近年来,洞头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力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日前,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创新在区社会治理中心设置人大代表议事站,把代表履职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努力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
突出“融”,正向拓展代表履职“新平台”。今年4月,洞头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迭代升级为社会治理中心,持续为群众提供“一揽子”社会治理服务。考虑到社会治理中心是群众的“解忧超市”,人流密集度高,洞头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谋划设置了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做到“三融入”。一是代表融入。充分考虑代表的分布区域、群众工作经验等因素,精心筛选首批8位热心基层治理工作的区人大代表进驻议事站。在社会治理中心办事大厅、调解室等区域公布“代表码”,方便群众在线上随时找到代表反馈意见。二是场地融入。积极沟通协调区委社工部、社会治理中心、信访局,妥善规范做好“温州市洞头区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挂牌工作,推动代表议事站与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场所一站多用、资源共享、整体联动。三是程序融入。制定《洞头区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工作规程》,明确议事站定位和驻站代表职责,要求代表积极配合区社会治理中心,参与区内包括综治矛盾纠纷、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疑难案件的协调沟通工作,列席有关会议,切实有效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同时,协商区社会治理中心,优化办件流程,科学设置人大代表介入时机,通过社会治理中心“导诉分流台”预约当事人和人大代表,形成了群众有话跟代表讲、有结找代表解、有难找代表帮的良好局面。
突出“议”,双向助推社会治理“增动力”。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的落成,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双向奔赴”的新模式,激发了基层治理新动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治理中心多了专业议事员。社会治理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与驻站区人大代表日常对接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助推纠纷案件从“情、理、法”多维度协同发力,促进办件完结。如,今年6月某医疗纠纷案件,社会治理中心会同区人民医院和当事人多次协商无果。社会治理中心及时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参与现场调解,从法律、情理等方面展开调解工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达成一致解决意见,当场握手言和。二是基层矛盾纠纷多了专门议事途径。以往,人大代表在进站接待时,经常有群众反映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的问题,部分人大代表受涉事领域专业知识所限,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纠纷。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的落成,为代表提供了更加专门的化解渠道,无论是专业的驻站代表还是社会治理中心本身,都可以及时调处问题,整合多部门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把隐患整治到位。三是代表监督履职多了专项议事酝酿。议事站推行月例会制度,定期组织驻站代表对社会治理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应对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经验方法,以便针对政策处理补偿、劳动欠薪等重点领域问题,有侧重性地开展跟踪监督,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得出、稳控得住、化解得了。同时,区社会治理中心定期通报情况,协助驻站代表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协助代表调研,助推转化为议案、建议。近期,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双岗建功·我为强城献一计”活动中,6名驻站代表提出闭会期间建议,均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
突出“引”,反向筑牢联络站点“主阵地”。驻站代表无论是参与矛盾纠纷、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疑难案件的协调沟通工作,还是群众通过“代表码”反馈问题,都可以按照就近原则,通过反向引导的方式,把群众从社会治理中心导流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三项接引机制,促进听民声、解难题、化民忧。一是代表组团接引机制。组建代表小组,参与案件沟通的代表从“1对1”转变为“多对1”,通过与村民拉家常、聊民生等方式,及时将婚姻家庭、房屋买卖等各方面纠纷问题并进行处置或转办,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清底数、明情况、准研判。今年以来,围绕群众焦点热点问题,通过组团接单式服务,推动解决了60余件群众身边的“幸福要事”。二是人大协商接引机制。针对复杂问题或社会共性问题,代表组团化解不了的,启动人大协商模式,由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今年来,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司法局、区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纷纷走进代表联络站,就环境保护、旧房改造项目、司法为民、欠薪等方面议题,与涉事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听民声、解民忧。洞头区人大常委会据此探索形成代表主体、承办主体、属地主体、监督主体的“四见面”重大事项人大协商机制,有效激发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力。三是共享法庭接引机制。2023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人民法院启动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和共享法庭一体共建这项工作,在全区8个代表联络站设立了“共享法庭”,由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共同“进站坐诊”,人大代表侧重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人民法官侧重于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政策咨询、普法知识宣传等,实现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优势互补,共同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2023年,累计运用“共享法庭”参与指导调解134次,其中人大代表和法官以该模式共参与化解纠纷27起。今年社会治理人大代表议事站落成后,运用该模式,接引化解纠纷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