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滨江街道人大: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打造全国性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
鹿城区人大常委会滨江街道工委根据鹿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求,围绕街道办事处中心工作,从空间友好、权利友好、服务友好三方面切入,立足职能优势、强化作用发挥,以人大力量助力描绘“儿童友好”美好画卷。2023年,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交流培训会上新田园社区作为儿童友好社区进行典型展示,相关建设经验列入《儿童友好中国实践》。
聚焦民生项目,创新升级儿童友好空间。一方面,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经全体人大代表票决,将“打造1个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纳入街道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在新田园社区先试先行,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未来社区、“共享社·幸福里”社区创建中,打造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另一方面,推动“适儿化”改造。新田园社区辖区内有2所小学、3所幼儿园,青少年儿童人数多。如何为青少年儿童打造全龄段适用、适玩、好玩的空间,成为设计时的重要一环。人大滨江街道工委多次组织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征求代表、居民的意见建议,共同探索儿童友好空间打造新路径。建设过程中,人大滨江街道工委全过程参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助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如今,适儿化改造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处处可见,新田园儿童友好公园里分布着游乐园、趣味篮球场、攀爬网、科普体验区等游戏场所和设施,成为小朋友们放学、周末、假期必来的打卡游乐地。除了户外公园,新田园社区“嵌入式”建设综合体,打造集室内游玩、家庭教育、少年航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室内共享空间,为儿童服务提供阵地保障。
倾听儿童声音,激活社区治理少年力量。一是人大代表进校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离不开儿童的全方位参与。为了聆听童梦、汲取童智,让规划更加贴近城市未来小主人的所思所想,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人大滨江街道工委通过深入校园,邀请区人大代表与儿童进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广泛征集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意见建议。二是组建儿童观察团。联合新田园社区,邀请辖区小朋友组建“1+5+N”儿童观察团体系,由社区干部作为儿童观察团辅导队伍,引导儿童围绕适儿化改造等社区治理主题提出建议,让儿童在社会社区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充分彰显。三是鼓励孩子当家作主。街道人大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比如“希望学校门口设置彩色斑马线”“儿童游玩设施可以多些吗”“希望阅读室里有更多的故事绘本”“希望有多一点的积木和棋类玩具”等等。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共同开动脑筋、探讨交流,描绘着心目中的“儿童友好”。街道人大在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期望后,推动落实这些金点子,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主线和思路交给孩子们做主,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目前,已经收集了35条金点子,并落实了其中的29条。
发挥代表特长,凝聚力量打造共享格局。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团。儿童友好不仅是硬件设施、场地环境的友好,还是公共服务的友好,更是教育观念上的友好。人大滨江街道工委牵头统筹辖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组建“儿童友好联盟”,吸纳辖区青年人才、退休、在职教师等成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团”,以订单式课程、常态化服务开展儿童职业体验、亲子阅读、非遗研学等公益活动,凝聚多方力量助推儿童友好生活圈建设。同时,创新开展代表公益课程。区人大代表柯苗、夏蔚、童建兵充分发挥职业优势,开展音乐美学体验、航模制作等公益课程。老师们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艺术和航天航空的兴趣与热爱,为儿童搭建一个增进友谊、开阔眼界、提升人文修养的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