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人大:“强城”代表献一计
发布时间:2024-03-07浏览次数:
自年初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强城行动”以来,平阳县人大常委会以“‘强城’有我”为口号广泛号召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思考“强城”、建言“强城”、建设“强城”,在“强城行动”中凝聚代表智慧、看见代表作为、见证代表担当,不断推动人大从以监督助力“强城”之路向积极投身“强城行动”等多角色转变,争做“强城”参与者。
黄德初:激活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攻坚‘强城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也必定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强保障、更优服务。”作为平阳县人大代表,万全商会会长、浙江帅帅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黄德初对我县吹响的“冲锋号”充满信心,在他看来,这是县委县政府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平阳将在快速发展中焕发出新面貌。
作为一名本土企业家,黄德初在创办帅帅电器的23年间,见证了平阳的发展,也带领企业不断做稳、做实、做强。“这几年,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惠企政策,都很好,比如我们万全推出的‘亿元企业俱乐部’,每两个月,万全镇主要领导就会召开一次例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这也让大家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更让激励更多企业加快发展步伐。”黄德初说,营商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少,也正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让万全外来务工人员呈现每年10000至12000人的增长。
黄德初说,想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就要围绕助企服务、惠企政策、人才引育等方面发力。他建议,要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惠企政策上求实效,发挥精准辅导和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的叠加效应,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助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在人才引育上出实招,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全域引才大环境,构建协同育才大格局,把平阳打造成人才“悦来之地”。
王美芬:多元共治 为基层赋能减负。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平阳县人大代表,鳌江镇曙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美芬说,“欲茂其枝,必固其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强不强,安全感足不足,获得感多不多,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然而基层矛盾多发,情况复杂,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我觉得可以从多元共治方面出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任务的艰巨,而多远共治则是破题之法,基层治理需要各方联动合作,建立政社互动、政企互动、政民互动的联动机制,汇聚一股强大治理合力。
在曙东新村打造共享社·幸福里时,曙东社区广泛吸纳机关、行政村社、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成立曙东社区“红色幸福家园”党建联建,发挥党组织链接资源的“连心桥”作用,合力解决停车难、污水横流等老大难问题。在“红色幸福家园”党建联建的合力下,将曙东新村这个“三无一不”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温州市“共享社·幸福里”首批五星样板小区,并且小区治理经验成功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百强榜。
因此,我建议,我县应将多元共治的机制推广到全域,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周春珍:重招引 强保障。全县“强城行动”部署会发出了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员令,赋予了水头“北港新城副中心”新定位和“加快打造更高能级县域副中心”新使命,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水头镇委书记周春珍说,开年以来,水头坚持以“强城行动”为总牵引,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成功落地首个超10亿元“能源总部大楼”项目,预计新增税收超1.5亿元。该项目作为水头“强城行动”的标志性成果,计划打造“全县最大、辐射北港、商住一体”总部经济综合体,在民营经济壮大、城市品质跃升、信访积案化解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做好“项目招引”文章,保障自下而上的民营创新活力,我建议要挖掘“乡贤经济”。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坚持党建引领、统战发力,扎实开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摸排,动态更新乡贤数据库、乡贤返乡创业谋划项目、落地项目“三张清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要强化“助企帮扶”。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行动,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支持指导工业园区优化服务设施配套,健全完善“工业上楼、数据得地、厂房不炒”等举措,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要落实“温暖营商”。创新党风政风监督员机制,杜绝“多头执法”“小错大罚”和“一案多罚”等问题发生,同步抓好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呵护婴儿般的细心和耐心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