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潘飞雪:深耕家乡沃土 勇做筑梦“新农人”

信息来源:永嘉县县本级作者:郑侠娅
发布时间:2024-02-22浏览次数:

打开她的微信头像,是一串绿油油看起来就很好吃的葡萄;再打开她的朋友圈,则是各式各样的水果或者各种水果小知识。从事农业工作10年,始终忠实履行一个农业工作者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的初心使命,又坚定践行一个人大代表为民办事、替民发声的神圣职责,她是农业发展的“领头雁”,她是家喻户晓的“葡萄姐”,她,就是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市人大代表、飞雪家庭农场场主潘飞雪。

挥洒青春为农添力

农业工作 “苦”“累”“难”,但潘飞雪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干一天,就应该勇于担当,勇往直前。

2013年,从答应帮开帮助开果园的舅舅销售葡萄的那一天起,潘飞雪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她的舅舅和安徽人合股在永嘉南城街道黄屿村租地种植葡萄,葡萄是种得不错但是销路打不开。而那时候的潘飞雪由于随着经商的父母在外打拼多年,因此她的“嘴上功夫”很是了得。但她也清楚,光动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拿出实际行动,只有知行结合,才能把葡萄卖出去。

于是,潘飞雪边学习边实践,农场里的人还打趣地说“她啊,不是在农忙的路上,就是在参加各种培训的路上,当然,也有可能在办公室看书。”也正是潘飞雪这种吃苦耐劳的品性,现在的她形成了自己对做农业的理解和理论,当上了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并且还拿到了中级农业人员职称,成为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而她的飞雪家庭农场也入选了2023年度第一批浙江省农创客示范基地。

说起飞雪家庭农场,潘飞雪的眼神里带着一股骄傲自豪。“我的农场跟县里大多数的农场可不太一样。虽然农业投入大收成慢,但对必要的投入我还是很舍得的,我的农场除了水肥一体化、温控大棚、限根栽培等,现在还在打造智慧型基地,等建成了,我的葡萄就会更加好吃了!”飞雪家庭农场是2020年由基地正式焕新更名而来。当时的飞雪家庭农场在经历过台风“利奇马”无情摧残之后,一片狼藉。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和保险公司的关怀下,潘飞雪再次树立了做好农业的信心。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飞雪家庭农场总面积大约60亩,以葡萄种植为主,还有红美人、柑橘、桑葚等。除此之外,飞雪家庭农场也为县域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学基地。关于葡萄的养护,潘飞雪侃侃而谈。每次有学校过来研学,潘飞雪都会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葡萄知识。其实最初的她对葡萄也是一窍不通。但是“一入农业深似海”,多年来与葡萄打交道,她慢慢地了解了葡萄,也爱上了农业,爱上了土壤。

发挥专长为农服务

心系百姓,情暖群众。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代表,对于农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潘飞雪有着切身的体会,深深地懂得百姓的艰辛。她始终告诫自己,在能力范围之内要为群众多做事、多服务。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潘飞雪是个南方姑娘,但在助人这方面,却有着东北汉子的直爽。在飞雪家庭农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她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请她帮忙,她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种植书籍。“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因为我在种植方面得了不少的奖项,所以很多当地农民有一些种植方面不懂的地方都会来咨询我,我也会一一为他们讲解,有时还会去现场看看问题所在,如果这样能帮助到他们,我也很乐意分享我学到的知识。”潘飞雪这样说道。

几年来,潘飞雪除了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还会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其实在传授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巩固,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潘飞雪满眼笑意,带着轻快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当选人大代表后,她深知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唯有及时反映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愁所想,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不负人民所托。她经常深入街头小巷、田间地头,一边宣传农业知识,一边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收集社情民意,确保每次会议提交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惠民生的建议。

履职尽责为农发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面对农村这片沃土,潘飞雪时常陷入沉思:农业基层科技人才待遇低,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为此,她提出了针对“加大农业人才引进”建议,呼吁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要“柔性引才”,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年轻人走向“乡村振兴”大业一线。该建议也得到了市农业农村局的答复。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农业业主他的项目补助总共是4万,结果图纸和预算就花去一两万。而且这些资料农民还云里雾里的不知怎么做,迟迟不能上交,导致补助款迟迟不能下来。结果引起农民不愿报项目,这样的农业怎么能发展?”在市两会上,潘飞雪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说出了当前财政补助项目验收资料方面的问题。她的发声也引起了市农业部门的重视。接下来,市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市级补助资金转移支付形式,进一步强化对县级项目申报、验收管理指导,确保在保证资金安全、效益的前提下灵活制定具体管理要求和验收管理办法。“当了10年的农民,我对农村工作很有感情,希望能为农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门功课我还需不断深耕,我会尽己所能。”潘飞雪说。

植根沃土,利惠民生。这些年来,潘飞雪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对人民群众最深沉的爱,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眼下,潘飞雪还在抓紧时间做调研、写建议,思考着如何在更大的平台上更高质量地为农业、农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