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人大:“代表票决制”助力答好“民生为大”时代考卷
发布时间:2024-11-25浏览次数:
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26公里、新增老年食堂10家、打造百姓健身房6个、建设消防取水点160个……今年以来,一项项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这,正是平阳县人大深入推进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建设的成果,用一组组闪亮数据、一条条扎实举措,描绘出了一幅幅民生画卷,奋力答好“民生为大”的时代考卷。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2017年5月,按照省人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现场会动员部署要求,县人大常委会针对民生项目征集、项目审议票决、项目督查问效等方面工作,在全县16个乡镇进行全面宣传,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先行试点,经过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到点指导,仅仅不到2个月时间,“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从最初的8个乡镇试点实现了16个乡镇全覆盖推广,并在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中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从过去的‘政府提’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这既是县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注解,更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据县人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前,县政府根据平阳实际,结合当下热点重点工作提出需要解决的十件事情,难以精准体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而“票决制”实行后,将这一权力交还给人民,通过搭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链接政府-代表-群众主体,将“为民办实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真正实现代表更可为、政府更有为、群众更欣慰。
近年来,县人大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建设,不断拓宽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广度,充分发挥代表全程督办意见建议作用,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平台载体,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票决选出群众身边最迫切的“急难愁盼”,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贴着群众的心、顺着群众的意,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民生实事项目从产生到落地,既见证了美好生活需求的渐变,也记录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点滴故事。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首次实行“票决制”,到如今的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7年来,全县人大代表紧盯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文旅发展、基层治理等民生关切开展全面监督,并做好审议意见跟踪监督,推动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惠及群众。
今年年初,县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人大代表票决的方式,在12个候选民生项目中,选出了2024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内容涉及交通出行、养老助残、公共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文体服务、安居工程等方方面面共49项,截至9月份,已提前完成41项,其余8项正在加速推进中。
如今,随着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让民生实事项目从确定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把群众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变成“感叹号”,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让民生答卷更有力度、更显厚度、更具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