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代表团简报(第2期)
发布日期:2024-01-31字号:[ ]

1月30日上午,乐清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预算报告。

章月影代表说,乐清作为温州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期盼在三个方面上再发力:在推进“强城行动”上多作贡献,突出生产服务和港口物流功能,大力开展空间重构、产业创新、循环畅通、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文化赋能等行动,与温州市级层面融合推进,打造“互联互通互融互享”的发展新格局。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多作贡献,聚焦聚力智能电气、新能源等产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要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本土人力资源培育及外来人才引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上多作贡献,继续擦亮“弱有众扶”“老有康养”品牌,切实保障困难弱势群体利益;要把就业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适龄人群就业保障,打好大学生“引育留”组合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潘云夫代表说,建议市政府在冲刺“千万人口城市”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青年人口问题,创造条件吸引本地和外地青年留温创业就业,为广大青年在温筑梦圆梦提供广阔平台。在支持特大镇高质量发展和扩权改革中,要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特大镇的经济政治待遇提供制度性保障,更好激发特大镇的发展活力和前进动能。在建设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过程中,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知晓度和影响力;保护每一位民办博物馆开馆者的热情,让民办博物馆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阮卫剑代表说,建议加快出台温州北部新区整体规划,推进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王孝代表说,要拓宽低收入家庭致富渠道,提供就业帮扶与职业技能培训;借助公立医院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加强基层卫生网点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谢忠辉、叶林凤代表说,要完善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的政策环境,支持雁荡山铁皮枫斗传统加工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谢忠辉代表说,建议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推行林权流转管理等制度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郑革代表说,建议招引能耗监测、故障排除等生产服务型企业;要发挥本土链主企业示范作用,吸引数字经济人才,引导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王琦代表说,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提升专精特新之城为专精特新强城;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给予政策支持,释放生育潜能。

丁爱霜代表说,建议支持中雁荡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编制中雁片区村庄规划;规范基层老年自治组织,对经济薄弱村的养老事业建设给予资金、设施、运营等全方位支持,为老龄社会治理添彩。

薛凯代表说,要提高“海铁联运”运力,加快温武吉铁路建设、金温货线永康—丽水段电气化改造,推进乐清湾港区深水码头泊位、进港航道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乐清湾口岸开放相关事宜,做强临港集拼服务中心。强化县一级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等要素支撑。

薛凯、周赛珍代表说,要助推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S325省道乐清段项目的要素支持和审批服务,建议推进乐清站接入杭温高铁、温福高铁。  周赛珍代表说,要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严查不法贷款中介,依法打击网络虚假营销,不断强化源头治理。

陈晓燕代表说,建议强化督导,推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常态化运营;要出台配套政策,广泛开展适老化改造,推进智慧化居家养老工作。

陈佩军代表说,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专项经费,为专职教师提供相应编制、待遇、职称等。

陈东晓代表说,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调整、优化现行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行政,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做到执法为民。

杨福永代表说,建议推行温州各县(市、区)高速通行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一体化发展。

张霜艳代表说,建议提高“西学中”教培质量,降低培训费用,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

肖宗富代表说,要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推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深入推行“数据得地”,打造“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

余存天代表说,建议针对新居民出台购房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温州。

钟巧英代表说,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钟巧英、谢忠辉代表说,建议支持乐清申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强化农业产业项目土地保障,建立健全农业建设类用地管理制度,并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徐瞻松代表说,要大力推进品质校园建设,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加强经费保障;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引进方式要更加灵活。

孙国锦代表说,建议引进AI、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创公司,出台配套政策吸引新兴产业领域人才落地温州,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

吴晓芬代表说,要关注院前医疗急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筹建心肺复苏急救联盟,进一步加强急救能力培训,增加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

黄泽斌代表说,要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增强老旧工业区改造政策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建议开发更多国产企业应用软件,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2021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