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人大:为民办“食”事,助力山区老人“食无忧”
发布时间:2024-01-23浏览次数:
苍南县是全省26个山区县(市区)之一,常住人口约84.4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8.56万人,占比达到21.99%。作为典型的浙南山区县,全县大部分老人固守“安土重迁·亲近邻里”的传统思想,约有98.2%的老年人将居家养老作为自己的首选养老模式。为此,苍南县人民政府厚植浙南乡土,紧扣山区实际,以浙南地区为老助餐、配送餐短板为立足点和发力点,从长者的一饭一食入手,实施“舌尖上的幸福养老行动”,着力打造“浙里养·食无忧”服务品牌。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苍南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为老助餐工作,助推政府从完善助餐网络、强化制度保障、推进公益助餐等方面积极探索为老助餐苍南路径,让苍南县老人群体“暖胃”更“暖心”。
广泛收集问题,助推为老助餐全域化,让老年人吃得“省心”
充分发挥各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接待选民和每月定期安排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接待等工作机制优势,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进站(点),听取选民群众、村社干部等对老年食堂建设的意见建议,并针对反映较多的场地选择、具体开办措施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县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意见建议,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依托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社会餐饮企业等要素,分类打造中央厨房、片区食堂、助配餐服务点三级老年食堂共计73家,配送餐服务可送达全县所有村(社区),就近就便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据统计,苍南县18家“中央厨房”级老年食堂平均可容纳60名老年人同时堂食,日均供餐量超过3000余份,“阳光厨房”创建率达到100%。目前,苍南县为老助配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5%,累计助餐量超过35万份。
聚焦制度保障,助推为老助餐规范化,让老年人吃得“放心”
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推动县政府相关部门健全机制推进老年食堂的规范化运营。县民政局制定出台《苍南县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设立老年人助餐点伙食补助,明确对经县、乡镇两级确认并实际运行三个月的老年食堂,按实际在册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于5元伙食补助。同时,苍南县“幸福颐养”基金于2023年9月正式成立,该基金由苍南农商银行按每年新增存款额度万分之一的比例捐赠成立,专门用于支持全县老年食堂助餐、配送餐服务,为苍南县“浙里养·食无忧”服务品牌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推动老年食堂餐品合理定价。全县老年食堂均严格按照国家餐饮机构标准建设,食堂厨房和餐具每日定时清洗消毒两次,外送餐具采取健康环保的保温食盒,在送餐一小时前餐车都会进行全方位消毒,食堂每日供应午晚两顿正餐,7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仅需自负3元便能享受到“两荤、两素、一汤”标准的可口饭菜。
汇集各方合力,助推为老助餐公益化,让老年人吃得“暖心”
为提高老年食堂运行质量,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吸收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凝聚社会关爱力量,积极推动建立公益运营模式,让暖心人办暖心事。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长者食堂由苍南县知名社会组织苍南县民健社会事务所和北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运营,以此建立“助餐+社工服务”模式。在开展助配餐服务的同时,发动专业社工,将社会工作嵌入为老助配餐服务之中,依托长者食堂所在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保健讲座等活动,并将助餐服务与探访服务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活动,为居家老人提供心理慰藉、代际沟通等社工服务,进一步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机制。苍南县金乡镇华星村成立由当地具有互助热情和奉献精神的“初老”低龄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参与老年食堂的日常管理运营和服务监督,为高龄、独居、空巢和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辅助进食等服务,建立“以老助老”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