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代表团开展代表履职经验交流 5位代表发言
发布时间:2022-01-21浏览次数:
在1月16日上午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温州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潘武杰、王进、应真、杨福明、颜丽函分别作履职经验交流发言,畅谈倾心为民代言的真实感受。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履职心声!
省人大代表潘武杰
践行初心、勇担使命,争当山村共同富裕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和村支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真正发挥好人大代表主题作用,就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当好“三个代表”。
聚焦共同富裕,当好“领头代表”。2012年,我响应省委省政府“浙商回归”号召,带着情怀、带着乡愁、带着家底,全力投入家乡陈南村建设。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彻底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多,达到30000元,正在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紧盯发展所需,当好“实干代表”。带领村组织和村民开展考察调研,探索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优势,对接部门提出建议、争取政策,推动家乡农村从“农业休闲观光园”到“温泉小镇”,再到“楠溪云上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三部曲。同时,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安排600个岗位,解决村民就业和增收问题。
关注民心所盼,当好“民意代表”。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固定进代表联络站和上门走访的形式联系群众,了解掌握基层百姓的困难和诉求,前后历时四年多,牵头解决了全体村民最盼望的“喝水难、就医难、出行难”三个老大难问题。
省人大代表王进
用心为民履职 当好人大代表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五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积极参政议政,为老百姓讲实话、做实事,收获满满。
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组织的各种培训会和考察会,着重对《宪法》、《代表法》、省人大各项决议、以及法院和检察院的各种材料进行学习,通过与各行业代表交流,不断增强自身代表意识,熟悉履职程序,提高履职水平。
围绕民生建言,履行代表职责。作为民营企业代表,我积极为民企在节税和退税方面进行建议,为民企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围绕交通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学前条例等积极建言,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回应。
发挥本职专业,带头服务社会。 前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上消毒酒精匮乏,我积极动员公司负责人,把仓库的高浓度酒精配置成消毒酒精,免费向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单位提供,在社会危难的时候作出企业应有贡献,收获良好社会反响。
省人大代表应真
扎根沃土,持恒研习
一是共情慎思,坦诚建言。自当选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我于大会期间共领衔提交建议12件。其中《关于减少中小学非教学工作的建议》得到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列为厅领导领办件。我还积极就教育、食品、城市有机更新等问题提好建议。此外,参与温州市未检工作主题开放日、《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等活动时均发挥教育代表的作用,及时反映来自基层的声音。
二是深学笃行,事上磨练。新时代对人大代表提出新要求,我深刻体会到提升素能的迫切性、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省人大、市人大组织的代表任前培训、履职培训、专题培训,参加代表中心组,代表小组组织的视察、调研、座谈会等。我于2005年倡议发起“送给小伙伴的礼物”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公益美育项目,借助人大代表带来的广阔视野与丰富资源,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汇聚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力量组建公益美育导师团,制定“专业、有趣、真诚”的美育课程。自2018年来共组织120次美育活动,近3万名孩子与志愿者参与其中,在美与爱的互动中增进获得感,涵育项目生长力。
三是格物致知,持恒研习。2018年十月我受邀组织师生参加五马历史街区开街仪式演出,活动得到温州市人大葛益平主任的指导,他的建议与勉励启发我对公共文化共创项目、少儿美育课程模式的思考。后来,又在鹿城历史文化街区创办温州少艺校艺术实践基地,开展了“我爱我的家乡”主题系列城市文化专题片创造,去年11月启动与鹿城历史文化街区合作系列之一“城里有诗”专辑的创作拍摄工作,目前已制作第一部文创作品——《城墙童谣》。
省人大代表杨福明
不忘初心,用专业特长践行人大代表职责
一是善于学习,重视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经常阅读《中国人大》、《浙江人大》和《温州人大》的相关文章,及时了解人大的工作重点,并从各地优秀代表生动的履职案例中,获取有益营养。参加参加省人大、市人大组织的各类培训、调研视察,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
二是深入调研,发挥专业特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四年来,我经常与地方金融办联系,深入多个行业协会和地方金融组织调研,每年聚焦地方金融发展的多项课题开展研究。2018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期间,我多次参加征求意见会议,立足专业提出意见建议。同年,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在此基础上,提交《关于试点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提升金融风险监测水平》的建议。目前地方资产负债表已初步编制完成。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链问题。我结合自己调研,提出《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逆周期调节功能,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收录在当年《浙江人大信息》专刊,得到省相关部门肯定和及时回复。
三是积极履职,发挥人大代表的审议监督作用。每次代表团审议各项报告时,我都运用平时调研掌握的材料,精心准备,积极发言,做到审议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2020年针对商品房全装修质量投诉多,社会矛盾突出问题,我参与了地方法院组织的讨论会。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与会各方的肯定。
省人大代表颜丽函
杏坛耕耘 倾情履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时刻提醒自己,既要倾情履职做一名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也要不忘初心做一名执着笃行的教育工作者。
心系民生,做乡村教育的智识者。2018年,我先后考察调研8所乡村学校,深入了解到乡村教育的困难。针对个别小学教师宿舍条件差的现状,提出改善基础设施,创建“小而优”学校的建议,有效推动了学校教师住宿、水电暖、操场等基础设备的改善。2019年,针对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提出整合教学资源,加大“互联网+教育”的支持,让乡村学校以城市眼光提高教育质量;2020年,提出“加大乡村教师培育的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进。
聚焦热点,做双减背景下的领跑者。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开展深入调研,多次与家长、教师和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提出教培市场规范管理的相关建议。同时,针对学校提质增效问题,建立区级“双减”政策学科研发中心,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优化指南,提出科学设计作业的具体操作办法,将教师课后服务纳入工作量统计、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减轻教师非教学的负担等建议。
“疫”不容辞,做疫情时代的先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教育部署的“执行键”迅速切换为疫情防控“快捷键”。作为校长,我全面部署,层层动员,全力落实师生健康日报、疫苗接种、校园消毒等系列工作。组织骨干教师以疫情为教材,规划线上课程,研发《“小星星课程”自主学习菜单》。针对贫困学生线上学习的困难,落实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和班主任工作责任制,将关爱送达每一位贫困学子,让他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