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发扬优势
高水平打造“一区五城”
2月3日上午,龙湾代表团继续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等,酝酿、讨论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陈应许代表说,报告充分体现了市政府的政治自觉、战略定位、担当争先、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龙湾既要坚定自信与定力,也要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要素支撑,加快创新发展。一是科技创新再加速,将引育的科创平台形成产业链,落实人才政策,做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领跑者;二是城区能级再提升,既要做好城市建设“拆、建、整”文章,又要做好“环大罗山、新地标、新社区”文章,切实打造宜居宜业城区;三是民生福祉再夯实,深化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救助工作,织密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四是数字赋能再拓展,做好顶层设计、面上拓展和场景应用,为“一区五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疫情防控再巩固,按要求完成疫苗接种任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好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疫情防控,严格实行微网格管理,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王祖焕代表说,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倍受鼓舞,展望“十四五”催人奋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三五”期间龙湾区在逆势中砥砺奋进,实现创新能级大提升、城市面貌大变化、民生问题大改善。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保卫战”中交出“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答卷。建议市政府:一是抓紧谋划东部新区发展规划,整合东部区域资源优势,优化完善城市形态、功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打造高品质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二是全力助推东部交通改善,在技术、资金和政策处理上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加快瓯江路东延、温州大道东延和环大罗山交通道路连线成环建设,重新启动大罗山市政交通隧道工程。三是高度重视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开放式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制定出台统一政策标准,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杜绝“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
王小同代表说,市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深受鼓舞,总结工作非常全面,是一个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的好报告。建议: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谋划建设温州老年人活动中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保、老有所医、老有所动、老有所学,达到老有所乐;统筹做好“大交通”与“小交通”,在外通内畅上下功夫;完善新建医院的公共交通、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都市区空间格局、向南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中,要留有足够的良田,作为生态屏障。
鲁爱民代表说,建议加强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终端处置的监管力度;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强化未来教育体系建设,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实现新冠肺炎疫苗应种尽种;加速推进“S+M”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品质;强化对商品房装修质量监管,加大对不完全履行合同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网贷行为,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王爱光代表说,建议大力支持东部发展,开发利用好瓯飞围垦工程的巨大发展空间;在向南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中,要提前规划,完善协调机制,优先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城市融合发展;对民生实事项目,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开展“回头看”,保障项目真落实,让百姓得实惠。
方剑宏代表说,建议出台医疗器械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助力打响温州医疗器械产业品牌;关注和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小微园建设和管理,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打通滨海大道和环山北路东西走向通道,缓解温州东部东西走向交通拥堵问题。
胡东方代表说,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确保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加快浙南科技城中小学建设,统筹安排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增设附二医龙湾院区外科,为东部市民看病提供便利;在邮政系统先行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胶带,防止“白色污染”;在瓯海大道有居民区的路段两侧做隔音墙,为两侧市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
谢炳超代表说,建议支持温州中心城区周边区域发展,扩大温州大都市区建设范围;将温州打造成全球诗人朝圣地,让温州山水闻名世界;打造1000个社区微脑,扩大城市大脑数据源信息源;高标准、严要求打造未来社区,在招投标上予以把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招引企业和本地企业共同发展。
陈晓华代表说,建议在积极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过程中,妥善解决浙南产业集聚区范围内公办幼儿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教师编制紧缺等问题;加快处理部分学校土地产权不清等问题,推进老旧校舍拆扩建工程手续审批。
申屠新飞代表说,建议加大政府公职人员培训,邀请国家、省级层面专家讲解政策出台背景,了解基层所需所求,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公职人员担当作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
余美代表说,建议发挥文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启动文化名家引领工程,鼓励设立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传承好优秀文化,擦亮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名片。
潘广军代表说,建议成立专班,落实专业管理人员,加快培育会展经济;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外地优秀企业;把国际品牌展览公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吴贵平代表说,建议加大对环大罗山农业项目基础设施补助,统一各县(市、区)标准;统筹协调环大罗山相关管理部门,助推瓯柑园、杨梅园等农旅产业发展;探索“点状供地”模式,解决乡村振兴用地难和农民就业难等问题。
吴闪燕代表说,建议加强温州本土人才培养,在本土人才政策上做加法、人才关怀上加温度、教育提升上加指导;浙南科技城范围内的中小学要长远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及时解决辖区适龄儿童就学问题;在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中,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王增代表说,建议对商品房装修品质加强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尽快启动七都三桥规划建设,方便两岸市民通行;引进专业化旅游销售队伍,打响温州旅游品牌;将县(市、区)职高纳入市级一体化管理范畴,推动职高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