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下的地方人大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期: 2020-07-30 信息来源: 永嘉县人民法院 作者: 王凡、彭舟武

【摘要】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社会治理呈现出多元化、网格化、系统化的特点。“政社互联”、“下沉式”治理模式,让公众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被充分的挖掘。本文以温州市基于信息化布局的“数字温州”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当中的作用,并根据相关内容,思考社会治理现代化情况下,温州市人大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数字人大;社会治理现代化;温州市;人大制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法制模式经过了多次嬗变,从“社会管制”、“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治理模式。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做出规划,认为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此后,学术界就社会治理中的“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体多元参与”、“政府主导”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是,从相关的研究成果看,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大制度,却鲜有涉及。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要求,并就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七个方面的阐述,分别是:理念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体制现代化、方式现代化、政策现代化、能力现代化。

人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基于信息化的社会治理综合性平台,包含有三大板块的内容,分别是针对选民的门户网站平台、针对人大代表的履职平台、针对人大常委会的管理平台。人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可以与选民进行有效的互动,充分的反应民情民意,让人大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人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七个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本文以“数字温州”部署以及相关成果,探究人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

一、信息化模式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特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完善政府责任、坚持民主协商、坚持公众参与、坚持科技支撑、坚持社会协同。以平安中国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结合社会实际,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角度出发,以科技为支撑点,建立全新的信息网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社会治理体系的平台化特征更为明显。在信息化模式下,社会治理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主导的变化。不过,多元主导力量的参与,主要依赖于信息应用平台,这些应用平台成为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关键信息和治理渠道,实现逐步向互联网转移。

第二个特点,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大数据的应用,社会现代化治理中,离不开信息决策的反馈,而大数据,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的聚集、分析、对比。大数据工具的使用,将进一步加快数据碎片化向关联化转型速度,逐步实现有机协同。

第三个特点,依托数据的主体功能性分工将逐步得到规范。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社会现代化治理,并不代表治理分工的彻底消失,而是将传统的治理分工,变为数据模块分工。信息化分工,使得主体功能性分工更为明确,且可以通过管理、业务、数据以及技术,有效的提高社会治理分工效率。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转型,对于人大而言,职能的高效发挥,也离不开信息化转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构筑各级政府“一张网”、“一盘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的“数字温州”建设情况

(一)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的“数字温州”建设内容

近年来,温州市制定构建市域治理体系和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开始致力于体制机制、路径载体、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借助于信息化,打造“市级智慧治理、县域集成指挥、镇街一体两翼、村社多元共治”的四级治理制度。同时,以“数字温州”建设为核心,构筑了全域精智控系统。

温州市通过精准、严密、智慧的基层治理单元精密管控,创新了社会现代化治理的手段,以市级智慧平台,打造“最强大脑”。在“数字温州”战略的驱动下,目前温州市已经建立了包含公安系统、民生系统、政务系统、环保系统、城管系统、应急系统等在内的56个平台,构筑了130余个部门共享共建的数据网络,形成了庞大数据根系。通过这一综合联动平台的建设,温州市将各部门终端数据汇总到总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热点词汇。此外,温州市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对网格信息自动划分、排序,在每天上万条信息当中,捕获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标签化管理以及督办。目前,“数字温州”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信息网格,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公共监督,均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合法便捷的赋能服务。

(二)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的“数字温州”建设成效

温州市社会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数字温州”布局,温州市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实现了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的现代化,在温州,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与社会治理。比如“温警在线”、“政务APP”、“鞋都一码通”、“新幸福家”等,都是基于便民服务的理念性创新治理方式,居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并且可以向有关部门及时的反馈意见。

第二,实现了社会治理目标和工作布局的现代化。通过“数字温州”,使得温州市在整个社会治理目标上,从传统的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整个社会治理更具有整体性,所有的信息,均可以借助于大数据一目了然。

第三,实现了治理政策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数字温州”建设,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效能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治理模式,“数字温州”使得司法程序、执法程序、行政程序、政府管理程序等更加公正透明,社会治理的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在社会治理政策上,“数字温州”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政策决议当中,听取各方意见,让政策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实践需求。

三、基于“数字温州”的人大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数字温州”自布局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而温州市人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则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和单一性。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字温州”的建设经验,本文认为,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的人大信息化建设策略制定,必须首先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温州市人大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以规划为动力,以建设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使三者能够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信息化系统的完善中,必须基于“数字温州”这一网格系统,做好衔接与联动。同时,将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通过系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人民群众可以有效的参与决策。

第二个关系是处理好系统开发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温州市人大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高效办公,随着人大工作的日益拓展,信息化系统应当根据人大日常活动,设计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根据其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做好内容规划,让所有的板块,均可以应用于实践。此外,板块的设计,要与“数字温州”的板块内容相适应,避免资源浪费。

第三个是处理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之间的关系。硬件要保证其符合温州市人口特征以及网民的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软件方面,则需要温州市各级人大领导干部,学习互联网知识、信息化概念,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个是处理好互联网的有序开放与维护安全的关系。温州市人大作为地方性人大,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一开放性,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从本质上讲,地方人大是一类基层的民意机关,对地方人民负责、接受地方人民的监督。所以,在地方人大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中,要借助于互联网的便利,及时的向社会公众以及行政机关,公布运行信息,让人民能够更为详细的了解地方人大的具体工作。人大信息化建设,只有不断的坚持共享、开放、互动、协调的原则,才能够发挥出社会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人大在确立开放思维的同时,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互联网以及信息安全的复杂性,认识到新条件下,所涉及的新业务带来的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做好防护机制,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把握政策界限,趋利避害,应管的坚决管住、管好,应开放的要积极开放,确保信息化建设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二)加强代表联络站以及财政预算联网监督建设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温州市人大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双引擎。通过两者之间的统一,使其相关的职能以及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成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善:

首先,可以在线上建立一个能够集中处理数据的联络站。主要对“数字温州”大数据平台分析结果所提供的与人大职能匹配的数据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及时的反馈、追踪,做好记录。其次,在线下可以建立一个多元互动联络站,一方面通过建立大数据对接端口,向线上联络站和线上数据处理中心反馈,另一方面,将线上联络站所不能够处理的内容,在线下予以解决。给人民提供多种可以反馈意见的渠道,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

其次,除了要加强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外,还需要针对目前温州市人大财政预算问题,做好信息化监督。财政经费是人大活动的主要费用来源,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主要支出。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得产出效益达到最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人大内部的清正、廉洁。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变的更为简单。因此,温州市人大可以利用目前已有的信息平台以及“数字温州”平台,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增项内部控制水平。

(三)积极推进基层人大信息化建设

温州市人大基层建设,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模式并不成熟,且与温州市人大发展规划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温州市基层人大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本文认为,温州市在基层人大信息化建设中,可以以“一镇一街道”为试点的建设方式,号召基层人员利用好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二维码等,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在巩固人大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智慧人大”建设,重点开发建设人大工作联网监督系统、代表履职服务APP、代表联络机构信息系统、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管理系统等,充分利用新网络、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推进人大基层信息化工作与时俱进。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层人大代表”信息代理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将人民的意见通过信息系统集中,选取具体代表性的意见分门别类的进行存档,定期向地方人大常委会汇报。并根据常委会反馈建议,指导协调基层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在基层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四)积极加强信息智慧体系构筑

人大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职的需要,是信息化工作的现实需要。虽然目前温州市信息化建设在指挥体系构筑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本文认为,温州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地方人大的信息指挥体系构筑。

第一个方面,是积极推进会议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使其从传统的松散“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建立面向温州市民的人大中心数据库,搭建基于市、县、乡三级的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做好无纸化办公、无纸化会议和办公OA系统开发。

第二个方面,是积极推进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图文平台等相关体系的搭建,形成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让人民群众可以借助于更加多元的方式反映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人大的影响力。

第三个方面,积极推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人大代表履职信息云平台建设。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互动式

人脸识别智能签到系统和人大资料电子云档案,提高人大机关信息处理的速度,保证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

第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温州市人大信息矩阵的建设,将人大的任务按照职能部门进行分解,每个部门组成一个信息子板块,各个子板块,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信息矩阵。矩阵坚持以基层人民群众参与为核心,人大代表回复与工作汇报为基础,人大综合信息发布与评价为主导的建设模式,能够较为充分的反应民意,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总  结

信息时代,人大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从根本上讲,人大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大代表为主体,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参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充实并完善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代表提供信息整合服务,推进代表建议归集和交办“一键通”系统建设,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代表履职。

社会治理现代化环境下爱,对人大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温州而言,目前所要做的不仅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社会治理的布局,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以人大为核心,做好相关的系统工程建设,逐渐实现多元治理、高效治理、公平治理。

参考文献:

[1]明海波,魏振锋.温州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2):35-37.

[2]陈志国.推进“智慧人大” 保障代表履职[J].浙江人大,2019(11):31-33.

[3]李振杰.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N]. 西江日报,2019-04-08(F02).

[4]张慧娟.从强制性供给推动到自发性需求导向:“互联网+”代表工作的演进逻辑[J].人大研究,2017(07):4-10.

[5]袁薇,陈岩军,樊鹏.信息时代下代表工作的新常态[J].人大研究,2015(04):23-27.

[6]陈海亮.温州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机制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1):72-73+117.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1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