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
全文检索
快速连接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中心 > 常委会 >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市政府关于“五水共治”及城乡污水处理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06-27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号:[ ]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27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就我市“五水共治”及城乡污水处理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关于“五水共治”及城乡污水处理工作的审议意见,认真对照意见内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督导、狠抓落实,有力推进了全市“五水共治”及城乡污水处理工作。自2014年以来,全市治水投资累计达650亿元,实现了“垃圾河全面消除、黑臭河基本消除”的历史性转变,一大批治水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河网面貌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根据监测,瓯江和飞云江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全省八大江中污染最严重的鳌江的江口渡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四类,市区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逐年大幅下降,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特别是珊溪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主要工作有:

  (一)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新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29座(市区3座、镇级26座),设计总处理能力128.3万吨/日。截止2015年底,已正式投用22座,2015年实际日均处理量达96.54万吨,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87.4%,市区实际日均处理量达54.24万吨,处理率为92.84%。全面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座2016年必须建成的提标改造工程正抓紧施工,16座今年必须开工的提标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截污纳管工程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配套一二级污水管网849公里,基本完成了市区101个片区截污纳管项目。2016年,计划再新增配套一二级污水管网270公里,重点做好文成、泰顺、永嘉、瑞安等地配套三级及入户管网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并力争完成市区新一轮98个片区截污纳管项目,市区基本实现一二级污水管网全覆盖。截至目前,已新增配套一二级管网218.8公里、完成13个片区截污纳管项目。同时“十三五”期间,各地还将加大城镇配套管网的改造力度,结合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逐步对有条件的旧城区和城中村老旧管网、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三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2519个,受益农户45万户。2016年,计划将剩余724个村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实现全覆盖。截至5月底,施工图设计、招标、开工村数分别为719个、534个、419个村,总体态势良好。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隐蔽部位关键部位拍照留档、闭水试验质量监督小组签字认可、第三方飞行检查等有效做法,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

  (二)推进污染源整治和水质提升。一是深入推进黑臭河整治提升。在提前实现“全面消除垃圾河、基本消除黑臭河”并配套建立健全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各地开展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工作,文成县、瓯海区、洞头区、泰顺县获评省级“清三河达标县”,群众对“清三河”整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82%。今年以来,更是全面打响“清三河”防反弹保卫战,深入开展查找补齐“清三河”短板专项活动,截止4月底,共梳理短板273个,并逐一制定了整改计划。二是加快推进沿河城中村改造。2015年以来,结合“水岸同治”,扎实推进市区“一环三线”沿河城中村整治与拆迁改造,截至目前,已实施22个旧村(区块),完成2个沿河旧村整治和7个旧村(区块)的旧房拆除。同步推进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共计完成投资5.87亿元,新建滨水公园219个,建成生态河道1500公里,其中24条获评省级生态示范河道。三是深入推进涉水污染源整治。自2014年以来,全面开展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全部1151家企业均已落实相关整改提升要求,共淘汰关停企业508家,此外还在今年制定实施了新一轮七类重污染行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污染整治2696个、建成标准化水禽场17个、新增生态消纳地28.319万亩,并梳理出20个重点挂牌整治乡镇实行挂牌督办;认真组织开展“六小行业”整治和打击污水非法排放活动,严格执行《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全市累计发放排水许可证1822份,并加大无证排水和超标排水查处力度,其中2015年依托智慧城管对434件乱倒乱排污水、废水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置,处置率达100%。强化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在2015年立案处罚、移送公安、刑事拘留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继续对环境违法犯罪实行“零容忍”,特别是全省环保百日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297人次,检查污染源点位4694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6件(案件数位列全省第一),罚款368.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5件,取缔关停违法企业380家,充分彰显了环境执法的“温州力度”。四是全面实施河湖库塘清污(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年工作部署,制定了我市河湖库塘清污(淤)五年计划及2016年工作方案,计划5年清污(淤)3000万m3,其中2016年为1000万m3,截至5月底,已清(污)淤486万m3,完成率48.6%。同时从5月起,全面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确保年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五是加快消除劣五类水质。全市劣Ⅴ类水质断面共计32个,其中省控7个、市控25个,至2015年底已消除省控2个、市控3个。2016年计划再消除省控2个、市控10个,截止目前全部12个劣Ⅴ类水质断面都已制订“一站一策”整治计划,根据1-4月份监测结果,已有2个省控(江屿、白象)和5个市控站位(勤奋、灰桥、十字河、新桥、码道)水质消除劣Ⅴ类。

  (三)健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一是深化河长制运行。全面配齐各级河长,目前全市共有8751名党政干部担任四级“河长”,并配备了1899名河道“警长”。为深化“河长”履职效能,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的通知》、《温州市“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温州市河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考核要求和奖惩标准,有力推动“河长制”的常态和长效运行。二是建立健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维机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方面:自市公用集团统一负责市区一二级排水管网和泵站的日常养护管理以来,市区整体运行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将城镇污水处理率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年度考绩,经常性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确保各地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目前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基本达标。此外,为强化资金保障,理顺市区之间事权划分和财权配置,初步拟定了《温州市区城市排水设施管养经费分配方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方面:根据《关于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的通知》要求,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已开始牵头筹划建立“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体系,其中2016年要全面完成2014-2015年已建项目的验收、移交、长效运维落实。为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建立专项补助资金6亿元,从2014开始连续四年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牧业生态化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实施考核奖励。此外,《温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也正在征求意见,正式实施后,具体运维管理费用将由属地政府负责筹措。三是积极创新联合治理协作机制。在鳌江流域,我们协调平阳、苍南两县政府成立鳌江流域污染整治协调委员会,开创鳌江流域“污染共治、环境共保”局面;瓯江流域,我们协调温州市、永嘉县和丽水市、青田县的环保部门签订了《菇溪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建立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突破了行政区域局限;浙闽交界水系,我们协调温州和宁德的环保部门联合成立了温州、宁德跨界环境污染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印发了《温州、宁德预防与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工作意见》,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同时还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和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从2014年开始,苍南环保部门投资建设的跨省交界断面 “三叉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就已经实现两地同步共享。四是主动借力新技术、新手段。如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形成以排水GIS系统、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泵站自动化系统、路面积水监控系统、移动指挥系统和排水案卷处置系统等为主的排水“数字化”一期管理平台,全天候为排水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及防汛抢险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引进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管道潜望镜等先进排水管道检测技术,提升管道管理效率;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相关做法被李强省长批示推广。

  (四)全力构建“全民治水”工作格局。在依托治水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强化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社会公益组织活力,深化“全民治水”模式。一是全民发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微博等进行全媒体宣传发动,累计刊播新闻报道4000多篇、推送广告750万条次、动态短讯150万人次、开展科普宣100多场次、主题文艺演出约1000场次,分发宣传用品30万余份。开展治水公益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等“十进”、“十万教师访家庭、百万家长进校园”等活动,举办治水文艺晚会、传唱大禹纪念歌等,强化宣传引导。将“五水共治”内容纳入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全民养成意识教育。二是全民参与。通过“五水共治”问计于民专家咨询恳谈会、民间组织(人士)“五水共治”群英会、“我为治水献一策”金点子网络征集活动等,向社会征集治水金点子。培育公益环保组织50多家,治水志愿者队伍800多支3万多人,发动全民志愿捐资6.86亿元,共同助力治水。乐清市10万民兵攻坚治理167条暗沟暗河、苍南“壹加壹”承接河道保洁、森马集团认领河段整治等“全民治水”的温州现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治水先进典型。三是全民监督。借助《电视问政》、《新政聚焦》等新闻栏目,收集、曝光、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治水问题。实施市民监督团“联督百河”、“清三河防反弹监督活动”,开通治水微信、APP、举报电话,开设“河长论坛”等方式,方便广大市民帮助查找问题、监督推进工作。

  (五)抓好重点跟踪督办事项的整改落实。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整改,全力抓好重点跟踪督办事项落实工作。

  1.关于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问题。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目前已完成大型临时设施搭建,完成12万方土方挖运、17万米预应力管桩和1.6万米钻孔灌注桩,基坑监测同步跟进,完成投资1.47亿元,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除顶部外的其余构筑物。西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设备招标和桩基工程,生化池与沉淀池的底板浇筑正在加紧施工,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2.关于省重点跟踪督办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整改问题。5个已建闲置(或部分运行)设施均已先后投入试运行,其中永嘉县桥头镇污水处理厂、文成县珊溪巨屿污水处理厂、平阳县萧江污水处理厂、苍南县龙港镇临港污水处理厂一季度平均运行负荷率分别为76.8%、61.76%、60.22%、63.6%,泰顺县筱村镇污水处理厂3月份投运,当月运行负荷率为40%。7座进度滞后的设施正加紧整改,其中,大荆污水处理厂(5000吨/日)正在试运行,日均处理量1000多吨;清江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与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正进行设备单机调试与附属工程建设,计划8月底前试运行;瑞安市湖岭(3000吨/日)、陶山(5000吨/日)、高楼(2000吨/日)污水处理厂,均处于调试阶段,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三级及入户管网,计划2016年底前试运行;永嘉县桥下污水处理厂(5000吨/日)及配套主管网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加快二、三级及入户管网建设,预计2017年调试;文成南田-百丈漈污水处理厂(1000吨/日)主体工程已验收,三级管网完工20%,计划2016年底前试运行。

  3.关于“清三河”群众监督问题。我市已在河道沿线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布河长职责及联系信息,方便群众监督。为进一步强化社会对“河长”履职情况的公开监督,2016年还启动了“河长”公示牌的规范化更新工作,预计6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4.关于珊溪水库专项保护资金安排工作。截至目前,珊溪水源保护工程已下达专项保护资金9.24亿元,为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已出台系列专项办法和制度,明确由市珊管办、市财政、市公用集团共同负责管理、使用及监督,由市审计局负责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另外,经多次研究协调,计划将珊溪库区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及后续长效维护资金纳入全市生态补偿机制范围,统一研究并安排资金,同时,还将结合库区各入库口及支流水质监测考核结果,分年度向属地拨付专项补助资金。

  5.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问题。根据《关于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的通知》要求,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已开始牵头筹划建立“五位一体”长效运维管理体系,其中2016年要全面完成2014-2015年已建项目的验收、移交、长效运维落实。为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建立专项补助资金6亿元,从2014开始连续四年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牧业生态化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实施考核奖励。此外,《温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也正在征求意见,正式实施后,具体运维管理费用将由属地政府负责筹措。

  尽管当前全市“五水共治”及城乡污水处理工作总体进展良好,但在工作落实上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亟待补强:一是治水任务依然繁重。由于历史欠账多、城乡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城中村多)和低小散产业结构的深度影响,治水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如2016年计划提标改造的城镇污水设厂18个,占全省的1/4。二是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仍是当前主要制约因素。中心片迁建工程由于原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止谈判难度较大、西片改扩建工程由于用地范围内“善圣观”等建筑难以拆除严重影响进度,导致市区处理能力不足,部分污水直排入河。不少地方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特别是三级及入户管网建设还相当滞后,导致至今未投运或低负荷运行。沿河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推进依然困难重重,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现象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三是污染治理防反弹形势严峻。当前我市河网水质提升依然是低标准的,除截污纳管严重滞后外,各种污染源的整治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违法排污行为仍时有发生,黑臭河反弹风险高企。四是治水长效机制仍有待建立健全。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量广面大,大量设施的长效运维有待进一步落实,不少设施的运行状况很不理想甚至存在“晒太阳”现象亟待有效整改。此外,全民治水氛围有待继续加强,虽然“五水共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一些群众仍存在边呼吁治理边污染环境的情况,群众“惜水、护水、节水”的意识还不强,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依然存在,合力治水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要全力打好“五水共治”“六大战役”

  (一)全力打好城乡污水治理攻坚战。城镇治污方面:组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座、开工16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加快推进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完成七都污水处理厂、瓯江口新区西片污水处理厂一期扫尾,建成西片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主体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8万吨/每天;加快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收集管网建设和市区新一轮98个片区截污纳管项目,新增污水收集管网270公里。同时,全面启动沿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倒逼截污纳管,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农村治理方面:全面推进剩余72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加快建立县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长效运维管理体系。

  (二)全力打好“清三河”成果巩固战。深化黑臭河整治提升,严防河道污染反弹,全面完成剩余7个县(市、区)“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加速劣五类水质监测站位消除,确保消除2个省控、10个市控劣五类水质站位。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按照《温州市河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强化基层河长培训、河长日常履职的监督检查,倒逼“河长制”工作常态化。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按照“拆、建、清、修、调、管”六字并举方针,坚决拆除占用江河岸边、影响水利功能、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建筑,加快实施温瑞塘河水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河道巡查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清三河”查找短板工作,对症下药实施深化提升和长效巩固措施。

  (三)全力打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持久仗。加快三大江重点防洪能力建设,瓯江流域着重推进鹿城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戍浦江河道整治、永嘉县三江标准堤、龙湾区瓯江标准堤海塘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飞云江流域着重推进瑞安市、文成县飞云江治理工程建设及瑞安陶山、马屿片平原河道综合整治;鳌江流域重点加快鳌江干流水头防洪工程及中下游两岸标准堤防建设,提高水头、萧麻片及鳌江下游防洪能力。加快推进沿海平原八大骨干排涝工程建设,温瑞平原东片、西片,乌牛溪,苍南江南垟平原等骨干排涝工程,确保2016年全部开工建设。温瑞平原南部、瑞平平原、乐清乐柳虹平原、江西垟平原等骨干排涝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到2017年全部实现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重点片区专项整治和应急强排能力建设,努力解决区域性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全力打好河湖库塘清污(淤)遭遇战。严格按照全市河湖库塘清污(淤)五年计划及2016年工作方案抓落实、抓推进、抓督查,督促各地做好先治污水后清污(淤)泥的时序安排,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妥善做好污(淤)泥消纳处置,严格防止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重点探索河道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污(淤)泥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全市河道清污(淤)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轮疏轮浚,落实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每三到五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污(淤),确保清(污)淤工作常态长效。

  (五)全力打好重污染行业整治歼灭战。组织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回头看,对整治成果出现反弹的,予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按照市委市政府七类重污染行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紧扣“汰劣、控新、改造、严管”四个重点,认真落实“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工作要求,全面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确保到2016年12月底前,所有列入关停淘汰的企业全部关停淘汰到位;2017年6月30日前,所有列入原地整治提升和集聚重组的企业按统一标准整治到位,逾期未达标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拟入园生产的企业搬迁入园到位,逾期未入园的一律停产。

  (六)全力打好保供水和抓节水协同战。继续深入实施好珊溪水库等全市7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新增供水管网60公里以上,改造供水管网65公里以上,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深入实施工业、农业和城镇居民生活节水,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制定全市水价调整、阶梯水价等政策制度,引导节水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及早创成省级节水型城市。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我市治水氛围不够浓厚、群众满意度偏低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了解治水、支持治水、参与治水,夯实“全民治水”的群众基础。




作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
电话:+86-577-88969776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