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命 必 达

信息来源:温州市软新科技有限公司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08浏览次数:
    2007年2月25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里,金可达集团成员企业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礼”——市委书记王建满、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正德、市委秘书长黄德康、副市长孟建新等领导登门拜年,赠匾寄语:做强做大、勇攀高峰。五一前夕,金可达集团再获殊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十届人大代表、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史美斌就是金可达集团公司的领军人物,他曾获得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啤酒工业十大杰出企业家、浙江省创业企业家、“2006年度温州市功勋企业家”等称号。 

 


“人大代表,就要身体力行做出成绩来”

 

    金可达集团公司是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省首批诚信示范企业、省模范集体、温州工业企业创税利大户、市轻工百强企业。集团组建以来,通过争先创优,不断创新,重点抓好主业啤酒做大做强做精,成员企业包括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英博雁荡山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平阳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龙泉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衢州英博国光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温州金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温州金驹调味品有限公司、温州金鹿房地产开发联合公司、平湖市金建房地产有限公司、温州市农产联控股有限公司、金华金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从2000年到2004年,国内啤酒制造企业数量从800多家减少到500家左右,产能继续过剩、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的走高、企业设备需要更新、媒体分散带来的传播费用加大、消费群体个性化的迅速发展……所有的一切昭示着:啤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这严冬的寒冷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回避。

    怎么办?当无法打败对手时,就设法成为朋友。史美斌领导的英博双鹿啤酒集团,是温州较早通过引进外资做大做强的企业,又是温州较早结盟世界500强的企业,2005年初与世界最大的啤酒集团英博啤酒集团结成了合作伙伴。集团连续九年在销售总量、利税总额、人均创利税、吨酒利税、资本运行能力等主要经济指标上居浙江省啤酒行业第一位,2005年4月被中国啤酒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啤酒行业十强企业”称号,集团主导产品“双鹿”啤酒是浙江省啤酒界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

    “‘最大和最强’是英博的追求目标,英博双鹿啤酒要从浙江最大的啤酒企业成为浙江最强的啤酒企业。”史美斌说,“我们的下步目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随着英博双鹿工业园区的建成,公司在将成为英博啤酒集团INBEV在中国的中心实验室(浙江省第一个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称号的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下,不断开发新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世界一流的英博双鹿啤酒和服务。”

 

    “人大代表,就要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集团企业的负责人,史美斌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无论工作如何的繁忙,他对社会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在带领员工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时刻关注国计民生。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他不忘自己是人民的代表,时刻关注民众的热点难点,为民众代言进言。他说,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履行好代表职责,就必须听民声、察民情,了解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在写建议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当选省人大代表的几年里,史美斌积极参加各项代表活动,足迹踏过不少的厂矿和乡村,走访过各界不少的群众,听取了不少与人民脉膊相连的呼声,向政府各部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为政府及各个部门的决策,为反映民生民意,付出了辛劳的心血和汗水,认真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

    “老百姓所关心的就是代表所关心的,老百姓所想的就是代表所想的”。在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民生”,成为省“两会”上温州代表频繁提及的“热乎乎”话题,代表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事关百姓“幸福感”的吃、医、学、行等日常生活上,史美斌就将目光投注到百姓“吃饭”问题上,他说,现在,质监、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管理着食品安全,但多个“婆婆”仍管不好老百姓的“一顿饭”。他建议,由一个部门统一执法,一管到底,有效堵塞监管漏洞,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更安全。

    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代表应该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开征集议案,是人大代表加强与选民沟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作为代表,我就要尽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2005年岁末,为向浙江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有份量的议案,充分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更好更广泛地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史美斌等十位省人大代表联手,通过温州网向广大网民征集议案。史美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广泛地与群众联系,倾听群众的心声,能搜集到切实关系温州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议案和建议。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史美斌领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议》。近年来,伴随着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活跃,食品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不符合标准、掺假严重、重金属残留、加工过程中滋生有害物质、人畜共患病等现象屡见不鲜,新闻媒体曝光事件也时有发生。史美斌忧心忡忡,他深知,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信用的重大社会问题。他在《建议》中指出,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食品来源渠道的多样化、涉及面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二是多个政府部门共管食品安全,职能交叉,加之相关法制不健全,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因而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经过一番调研,他建议一要建立统一管理机制,发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体作用;二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健康发展;三要加强行业自律,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证老百姓食无忧,食得香。

2004年2月11日下午,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代表们在对我省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史美斌在会议上亟呼,要正视农民工问题,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他说,我省是农民工比较多的地区,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和培训,并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使他们能在浙江安心创业,努力营造一个广泛吸纳各个层次的人才的良好氛围,这对我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记者问他为什么把人大工作看得那么重?他凝重、响亮地说:“人民对我那么信任,我绝对不能辜负人民的重托。这副担子,要么我不去担,如果去担,就一定要把它担好。”

 

“人大代表,就要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在史美斌看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良心作为准则。这种良心应该是无私的奉献之心,对百姓负责的红心,他说:“企业发展了,就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只做赚钱的事,要树立企业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建设,要慷慨回报社会。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迟早都会被社会淘汰的。”史美斌不仅仅勇于开拓,赢得商机,他还乐于奉献,为群众为公益不辞辛劳。多年来,他所在的集团先后向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温州大学助学解困基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及各项帮扶济困等捐款共计1000多万元。另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铿锵的话语,踏实的脚步。 “不辱人民的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深入社会,认真调研,为民代言,贡献社会。”这就是史美斌经常用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他用行动践行着使命必达的衷曲。
 
 
来源:温州人大网       作者:孔颖颖 责任编辑:曾远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